清明的风裹着桂香,我跟着舅舅去惠灵山陵园扫外婆的墓——不是传统的立碑,而是一丛开得正好的杜鹃,深粉的花瓣叠着浅粉,花茎上还沾着晨露。路过的人指着花簇问:“这就是最近说的花坛葬吧?”舅舅蹲下来摸了摸花瓣,笑着点头:“外婆生前最嫌墓碑冷,说死后要埋在花根下,现在算是遂了她的愿。

惠灵山的花坛葬区叫“花雨区”,藏在陵园西南角,旁边是两排桂树。走进去没有冰冷的石碑阵,而是一个个半开放式花坛,每坛种着不同的花:月季红得像火,绣球蓝得像云,杜鹃粉得像霞。工作人员小周说,每株花对应一个埋在花根下30厘米处的可降解骨灰盒。“去年有个爷爷的月季开了二十多朵,他孙女来的时候哭着说,爷爷的花比去年更艳了。”

关于价格,小周介绍得很详细:单株花位对应一个骨灰盒,价格8000-12000元;家庭合葬花坛放2-3个骨灰盒,15000-20000元。这个价格包含永久使用权、每年花卉养护(园艺师负责浇水施肥修剪)、可降解骨灰盒(玉米淀粉材质,半年分解),还有每年清明冬至的追思服务——帮家属在花前放花、拍照片反馈。

旁边的张阿姨刚给母亲选了绣球花位,她摸着花苞说:“妈生前养了十盆绣球,传统墓要2万5还得自己擦碑,我腰不好爬不动山。花坛葬省一半钱,不用打理,妈肯定喜欢。”年轻人小吴选了月季位,他说爷爷是老教师爱环保,花坛葬没石碑不占地,花年年开像爷爷还在。

惠灵山陵园花坛葬公墓价格-1

离开时,太阳洒在外婆的杜鹃上,花瓣飘落在手心。惠灵山的花坛葬不是廉价墓地,是更懂人心的告别——用花代替石碑,用自然代替冰冷,用合理价格给亲人有温度的归宿。就像小周说的:“最好的怀念是每年春天准时开的花,还有风里熟悉的香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