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风刚吹过街角的玉兰,住在朝阳的李姐已经把母亲的绒线帽装进了布包——去年清明在九公山,她把帽子放在母亲墓碑旁的石台上,今年要去看看,石缝里是不是冒出了她去年撒的格桑花种子。像李姐这样的家属不少,每年这个时候,九公山长城纪念林的柏油路旁,总走着捧着菊花的人,山风裹着松脂香,把思念揉成了漫山的温柔。而今年,想要赴这场和亲人的“春之约”,得先做件“贴心小事”:提前预约。

说起九公山的清明,最让人踏实的就是这份“预约制”的贴心。毕竟谁也不想在思念里挤着——去年有位阿姨挤在人群里找父亲的墓,找了半小时才找到,急得眼角都红了;还有位小伙子捧着刚买的菊花,被人群碰掉了花瓣,蹲在地上捡了好久。所以今年九公山继续推行“分时段预约”,每天限定人流量,就是想让每一位家属都能有一段“不慌不忙”的时间。不用赶进度,不用挤着拍照,能慢慢擦干净墓碑上的浮尘,能把带来的青团摆成母亲喜欢的样子,能把“今年孩子考了年级前十”这样的小事,慢慢说给风听。

其实预约的过程真的不复杂,像李姐这样的“手机小白”都能很快学会。打开微信搜“九公山长城纪念林”公众号,点进底部“清明服务”里的“祭扫预约”,跟着提示填信息就行——逝者的姓名、墓区编号要填准(长城苑3区7排”),随行人数别忘写(最多3人,怕挤着也怕打扰别人),最后选个舒服的时间段,比如上午10点到12点,或者下午1点到3点。提交后没几分钟,手机就会收到预约成功的短信,上面有专属的预约码,到时候出示给门口的工作人员就行。对了,要提前3天预约,比如想4月4日去,4月1日就得操作,别等临了才想起,误了和亲人“见面”的时间。

除了预约,还有几个小细节能让祭扫更顺。比如交通,自驾的话直接导航“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停车场”,入口有穿蓝马甲的引导员,不用怕找不到车位;坐公交的话,可以选“H23路”到“九公山路口”,再走10分钟就到,路上有卖新鲜菊花的小摊,10块钱一束,比超市的更鲜活。再比如携带的东西,别带易燃的香烛——景区里有卖环保绢花和纸制菊花的,放在墓碑前,风吹不折,也不会留下火星子。还有,要是找不到墓区或者需要帮忙,直接找穿蓝马甲的工作人员,他们都记着每一片墓区的位置,去年有位大爷找不到老伴的墓,工作人员陪着他走了二十分钟,直到在“松涛苑”的第五排找到,大爷摸着墓碑说:“你看,我没迷路,有人帮我呢。”

九公山长城纪念林清明祭扫预约-1

昨天李姐给我发消息,说预约已经办好的,选了4月5日上午10点的时段。“到时候我要给妈带她最爱的桂花糕,再给她说说,孙子上周画的画得了奖,画的是九公山的长城和她的墓碑。”她的语气里没有慌张,只有稳稳的期待——就像九公山的预约制,从来不是“规定”,而是给思念加了一层“安心垫”。清明的心意从来不是赶热闹,而是“慢慢来”:慢慢来走稳石阶,慢慢来摆好花束,慢慢来把心里的话讲给风听。而这份提前的预约,就是让这份“慢慢来”,多了份踏实。

山脚下的桃花已经开了,九公山的柏树枝也抽了新绿。那些捧着花的人,沿着预约好的时间,一步步走向心里的“旧时光”。风里飘着桂花香,那是李姐给母亲带的桂花糕,也是所有人心底,最温柔的牵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