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着南京玄武区环陵路往紫金山深处走,绕过一片苍劲的马尾松,归山陵园的入口就藏在树荫里——没有气势恢宏的石牌坊,只有两排开着白色小花的冬青树,像在跟每一位来访者轻声说“来了”。推开门的瞬间,晚樱的甜香裹着风扑过来,远处草坪上有老人带着孩子追蝴蝶,若不是木牌上“归山”二字提醒,你大概会以为闯进了一座城市郊野公园。
归山的“不一样”,都藏在那些开满花的角落里。顺着木栈道往深处走,能看见一排接一排的花坛,有的缀着粉月季,有的堆着蓝绣球,每座花坛前都立着块小小的黄铜牌,刻着“李淑兰女士 爱花的人永远在花里”“小棠 我们的星星变成了月季”。这就是归山最火的“花坛葬”——不是把骨灰封进冰冷的墓碑下,而是混着腐熟的花肥埋进花坛,让逝者的生命和花根缠在一起,和花瓣一起开在风里。负责绿化的王师傅蹲在花坛边拨土,指节上沾着泥:“这些土都是我们自己配的,腐叶土加珍珠岩,透气得很,就像给逝者铺了层软被子。每朵花都是他们的模样,我们得把花养得比自己家的还精心。”
聊到这儿,不少人大概会好奇:这样有温度的方式,价格会不会高得吓人?其实归山的花坛葬,比很多人想的更“实在”。基础款价格在1.2万到1.8万元之间,包含的服务摸得着:首先是花坛的永久使用权——归山的花坛都是“一户一花”,不会重复分配;然后是四季花卉更换,春有樱花、夏有绣球、秋有金菊、冬有蜡梅,保证每一季来都能看见花;还有定制纪念牌,用的是防腐蚀的黄铜,能刻上逝者的名字和一句“悄悄话”,妈妈的月季开了”“爸爸,我们想你”;最后是全年专人维护,园丁每天都会来浇水、除虫,台风天还会给花架上防风网,生怕花儿受一点委屈。
要是想更“贴心”,归山还有定制款花坛葬。去年有个做程序员的小伙子,父亲生前是老园艺师,一辈子跟君子兰打交道。归山就给他留了块朝南的花坛,种了二十几盆君子兰,还在花坛边围了圈父亲生前收集的旧瓷片——这样的定制款价格在2万到3万元之间,小伙子蹲在花坛边摸瓷片,眼睛红红的:“我爸以前总说,花是活的,比石头有灵气。现在他的骨灰变成了君子兰的养分,叶子抽新芽的时候,就像他在跟我打招呼。”还有位周阿姨,母亲生前爱唱《牡丹亭》,归山把她的花坛做成了“小戏台”形状,用青砖围了个边框,里面种满洛阳牡丹,“每次来给母亲唱一段《游园惊梦》,看着牡丹开得艳,就像她坐在台下拍着手笑”。

在归山,选择花坛葬的人,从来不是为了“省钱”,而是为了“更久的陪伴”。经常来浇花的陈先生说,他妻子去世五年了,现在妻子的花坛里种着她最爱的薰衣草,每次来他都会带一瓶妻子生前用的香水,喷在花上——“风一吹,香味飘起来,就像她站在我旁边,说‘老公,花该浇水了’。”归山的花坛葬,不是把逝者“送走”,而是让他们以另一种方式“留下来”:留在每一朵绽放的花里,留在每一阵吹过的风里,留在家人每次伸手就能摸到的温度里。而这样的“留下来”,价格其实比很多传统公墓更有“心意”——它买的不是一块冰冷的石头,而是一份能发芽、能开花、能陪伴的“活着的记忆”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