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风里总飘着桂香,2019年的天堂公墓也是这样。那会儿我在园区做客服,每天看着形形色色的人进来——有的捧着还沾着露水的白菊,有的攥着皱巴巴的笔记本,笔记本上歪歪扭扭写着"基础墓多少钱""生态墓贵吗"。其实对于要给亲人选"最后一个家"价格从来不是最锋利的问题,"这方土能不能装下我的想念"才是。
2019年的价格挺实在,像春末的风,温温的没脾气。最基础的立碑墓在北侧区域,用芝麻灰花岗岩做碑身,简单刻着姓名和生卒年,价格从3万2到4万8不等。要是往南边去,靠近莲花湖或者樱花园的位置,价格就会往上浮——湖边的墓能看见游鱼,樱花园的墓春天会落花瓣,所以要贵1万到1万8。我记得有个穿藏青外套的阿姨,站在湖边墓区抹眼泪:"我家老头生前天天去护城河钓鱼,这儿能看见水,他肯定不闷。"哪怕比北侧贵了1万5,她还是咬着牙签了合同。

生态墓是那年的"小惊喜"。草坪葬把墓碑做成巴掌大的铜牌,嵌在齐膝高的青草里,远远看去只剩一片绿,价格才1万6到2万4。树葬更有意思,把骨灰埋在银杏或者松树下,墓碑是挂在树干上的木牌,写着"先父某某之树",才1万2到2万。年轻人特别爱这个,有个穿连帽衫的小伙子说:"我妈生前总说'死后要变成风',现在她变成树,风一吹就动,刚好。"相比之下,艺术墓像"私人定制的诗"——有做成小提琴的,刻着逝者生前拉过的《梁祝》;有做成旧书本的,封面上印着逝者写的打油诗。这些墓的价格没个准儿,从8万到20万都有,全看材料和设计——用汉白玉的艺术墓,光材料钱就占了一半,可还是有人愿意为"妈妈的小提琴"买单。
价格里的"小秘密",其实都藏在细节里。位置是最直接的:靠近入口的墓祭拜方便,比最里面的贵3000;靠近景观区的墓有"视觉福利",贵1万以上。材料也有讲究:芝麻黑花岗岩比芝麻灰耐酸雨,所以贵2000;碑刻的字体,烫金比刻字贵500,因为能在阳光下闪着光——有个戴老花镜的大叔,非要把墓碑上的字换成隶书,说他父亲是小学老师,一辈子写隶书,"这字得像他",哪怕加了800块,他也笑着说"值"。还有管理费,那会儿是墓价的5%,比如3万的墓每年交1500,5万的墓交2500,我们会把这笔钱写在合同最显眼的位置,怕客户忘了"每年还要给亲人的家'添点柴'"。
其实2019年的客户都挺"清醒"。有对夫妻俩拿着计算器算:基础墓3万5,管理费十年1万7500,加上每年清明的鲜花(10块一支),总共要5万多。他们犹豫了三天,最后选了草坪葬:"我爸生前在阳台种了满盆的青菜,说'土是最实在的',现在把他埋在草里,刚好符合他的脾气。"还有个穿西装的小伙子,选了12万的艺术墓,墓碑上刻着他妈妈生前画的向日葵——花瓣是用浅黄大理石雕的,花蕊是镀金的,他说:"妈妈的画从来没展出过,现在刻在墓碑上,就是她的专属画展,路过的人都会看见。"那会儿园区没有强制消费,我们会把每一笔费用列成清单:墓基费2万、墓碑费1万、服务费5000,连"刻隶书加800"都写得清清楚楚,客户点头了才签合同——毕竟,给亲人的家,得明明白白。
现在翻2019年的客户记录,看见备注里的"要靠湖""要隶书""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