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来越多的人在选陵园时,不再只盯着价格标签,反而更在意“这里是不是能让逝者安心,让生者放心”。在北京,天寿陵园算是大家常提起的“有温度的陵园”,最近不少朋友问起它的最新价格,今天就借着闲聊的劲儿,和大家慢慢聊聊。
天寿陵园坐落在昌平的山脚下,离明十三陵不远,园区里种了很多银杏和国槐,春天有玉兰开得满树白,秋天银杏叶黄得像撒了金,连风刮过来都带着股草木的清香味儿。其实这儿的价格差异,和咱们选房子挺像——你看,沿着那条叫“金叶”的银杏大道走,左边的穴位挨着小水系“玉液”,水面飘着睡莲,偶尔有蜻蜓停在叶尖,这样的位置自然要比路边的贵上一些;右边的碑型是定制的汉白玉碑,刻着家族的家训,字是用金漆填的,比标准的青石碑也会贵一点;还有的穴位面积大些,能放下两个骨灰盒,说是“夫妻合葬”的位置,价格也比单穴贵个万儿八千的。
具体到最新的价格情况,我整理了下:经济型的单穴大概在3-5万之间,位置在园区的外围,比如靠近西大门的那片枫树林旁边,虽然不在核心区,但每棵枫树下都有长椅,秋天红叶落下来,盖在墓碑上,倒有股诗意;中端的单穴在5-10万,大多在园区的“福泽区”或者“寿宁区”,这儿离中心的玉液湖不远,能听到流水声,有的穴位旁边还种着月季,夏天开得热热闹闹的;高端的就没个准儿了,10万往上走,御景区”的穴位,对着玉佛寺的山门,或者能看到远处的寿桃山,碑型是定制的,有的刻着梅兰竹菊,有的刻着山水画卷,连石材都能选阿富汗玉——摸起来温温的,像玉镯子的质感,价格自然就高了。对了,家族墓的话,一般要15万起,面积大,能容下三四个骨灰盒,不少家庭会选这种,说“以后祖孙几代都能在一块儿”。

其实我倒觉得,选天寿陵园的人,大多不是冲着“贵”来的,是冲着这儿的“不冷”。上次去的时候,碰到个阿姨在擦墓碑,旁边放着保温杯和蛋糕,她说老伴儿生前爱喝茉莉花茶,爱啃稻香村的枣泥糕,所以每次来都带点。陵园的保安路过,还跟她打了个招呼:“张姨,今天又带枣泥糕啦?”阿姨笑着应:“可不是嘛,老周就好这口。”你看,连保安都记得住户的名字,这样的地方,就算价格贵点,也让人觉得值——毕竟,逝者要的不是多贵的碑,是生者还记着他的喜好;生者要的不是多豪华的位置,是每次来的时候,能感觉到“他还在这儿,没走远”。
最后想说,不管是选3万的经济型,还是10万的高端,说到底都是一份心意。天寿陵园的价格区间挺广的,总能找到适合自己预算的。重要的是,你站在那个穴位前,能不能想起逝者生前的样子——比如他爱听的戏,爱吃的菜,或者一起逛过的银杏大道。要是能,那这个位置,就是最好的“家”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