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春末总是裹着点松针的香气,从昌平十三陵旁的佛山陵园进去,沿着青石板路走五分钟,就能看见京华园的木牌——红漆写的字,被风吹得有点褪色,倒添了几分烟火气。园子里的古松都有半百年纪了,枝桠斜斜伸着,像在跟每一位来的人打招呼。很多家庭选这里,不是因为名气大,是因为一进园子就能想起家里老人的口头禅:“找个有树有水的地方,比什么都强。

说到价格,京华园的定价其实像老北京的炸酱面——实在,料足。最基础的立碑墓是0.8平米左右的花岗岩碑,价格在8到12万之间。碑身是福建产的芝麻白石材,摸上去细腻,刻字用的是激光加手工修边,不会几年就模糊。我见过一位阿姨选了个8万的墓,就在第三排的老松底下,她说:“我老伴生前爱蹲在树底下跟人下棋,这位置刚好能看见园门,他肯定能等着我来。”稍微大一点的夫妻合葬墓,面积1.2平米,价格15到20万,碑上能刻两个人的名字,基座预留了两个骨灰盒的位置。有次碰到个小伙子,盯着合葬墓看了半天,说要给爸妈选个,“他们俩吵了一辈子,老了倒要凑一起——这样我清明只需要扫一个墓,省得跑两边。”

更有心意的是艺术墓,造型像书本、小提琴或者小山丘,价格在20到30万不等。印象最深的是个穿连衣裙的姑娘,选了个“琴韵”款艺术墓——碑身是半弧形的,像展开的乐谱,石材是进口的印度红,阳光下泛着暖光。她摸着碑身说:“我妈是小学音乐老师,一辈子都在拉小提琴,临终前还说‘要是能把琴带到地下就好了’。”这种墓型的成本主要在设计和石材,毕竟每款都是设计师根据家属需求调整过的,刻的花纹也都是手工雕的,不像批量生产的立碑那么生硬。

佛山陵园京华园墓地价格-1

其实价格里藏着的“看不见的东西”更让人安心。京华园的费用包含20年管理费,每年会有师傅来打扫墓碑,修剪周围的杂草。去年冬天我来采访,刚好碰到工人在给碑身刷防护油——“冬天风大,石材容易裂,刷层油能挡点寒气。”清明的时候,园里会免费提供菊花,每个墓前放一支;要是家属来不了,工作人员会拍张照片发过去,说“您放心,阿姨的墓前有花,没灰”。还有次深夜下暴雨,园里的保安冒雨检查了所有墓位,把倾斜的碑身扶稳,第二天一早就给家属发了消息:“您家的墓没事,我用绳子固定住了。”

想起有位爷爷说过:“买墓地不是买块石头,是买个能放思念的地方。”京华园的价格不是最便的,也不是最贵的,但每一笔钱都花得明明白白——花在能遮风的树上,花在不褪色的石材上,花在有人管的服务上,更花在能装下回忆的空间里。比如那个8万的基础墓,能放得下老伴的棋谱;那个20万的艺术墓,能装得下妈妈的小提琴;那个15万的合葬墓,能容得下一辈子的争吵与陪伴。

佛山陵园京华园墓地价格-2

最后想跟打算选墓的人说:别光看价格数字,先看看园子里的树有没有生气,师傅的态度有没有温度,手续有没有齐全——毕竟,给老人找的不是一块墓地,是个“家”,得让他们住得舒服,让自己想得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