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的秋天来得早,我陪舅妈去金山陵园选墓位那天,西山的枫叶刚染了点红,陵园门口的两棵老槐树还挂着最后几串槐米。舅妈攥着我妈生前织的毛线围巾,指尖蹭着围巾上的菊花纹,说:“得找个能晒着太阳的地方,你妈最怕冷。”就是那天,我把金山陵园2019年的价格,连同风里的槐花香,一起记在了心里。
金山陵园2019年的墓位价格分得挺清楚,像把日子过成了不同的章节。最常选的传统立碑墓在“福泽区”,那片地儿在园区中间,阳光能扫过整个上午——墓位面积大多是0.8到1.2平,坐北朝南能看见玉泉山的要12万,稍微偏点但亮堂的10万就能拿下;靠东边的“松鹤区”有片老松林,树影晃得地面斑斑点点,价格就温柔些,7万到10万。我跟舅妈说“松鹤区”的树好,她摇头:“你妈喜欢亮堂,得选能晒着太阳的。”然后是生态葬,树葬在“青园区”,3万到5万——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立个小铜牌,旁边能种株丁香。舅妈蹲在松树下捏了捏土,说:“这土软和,像你妈以前种的菜园子。”壁葬更实惠,在西北角的“安馨区”,2万到3万,大理石墙面擦得锃亮,每个格位能放张照片,舅妈说:“要是选这个,能放你妈年轻时的蓝布衫照片,她那时候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。”
那天张姐——陵园的老接待——给我们算了笔细账。2019年有个针对老人的优惠:直系亲属满70岁减5000,一次性付款打98折。舅妈选的福泽区立碑墓原价12万,减完再打折就是11万2;加上刻字费1500(选了跟我妈字迹像的楷书)、下葬费2000(师傅说会铺红地毯,摆一束新鲜白菊),总共11万5。张姐带我们走的时候,指着路边蜷成球的流浪猫说:“这猫叫小花,每天早上来蹭饭,你们以后来,它准凑过来。”舅妈蹲下来摸小花的头,小花乖得把下巴搁在她手心里,舅妈眼泪就掉下来了:“你妈以前也养过橘猫,跟这个一模一样,晚上总钻她被窝。”

其实2019年金山陵园的价格,值就值在“踏实”二字。它在西山脚下,离市区40分钟车程,331路公交直接到门口——舅妈说“以后不用麻烦你开车,我坐公交就能来”。园区里的环境是真的养人:小池塘夏天开满荷花,冬天结层薄冰;路两边的侧柏种了二三十年,树干粗得能抱过来;思亲亭的石凳上总留着体温,像有人刚坐过。张姐说,2019年园区刚翻修了路灯,晚上亮得很,“就算冬天来得晚,也不怕黑”。舅妈站在福泽区的台阶上,望着远处的玉泉山,围巾被风吹起来:“你妈要是在这儿,肯定喜欢——能晒太阳,能闻见槐花香,还有小花陪着。”
那天离开的时候,舅妈把我妈的围巾系在墓位旁边的丁香树上。风一吹,围巾飘起来,像我妈以前站在阳台喊我吃饭的样子。2019年的金山陵园价格,不是冰冷的数字,是舅妈蹲在松树下捏土的温度,是张姐指给我们看小花的温柔,是丁香树旁飘起来的围巾——这些细节把价格变成了“回家的路”。现在路过西山,我总想起那年的秋风,想起舅妈说“明年春天,丁香就能开花了”,想起那些藏在价格里的,关于爱的小心思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