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六清晨,我陪林姐去万安公墓。她攥着手机里的预约码,指尖有点凉——父亲走得突然,她前一天晚上才在网上完成预约,生怕哪里弄错了。车刚开进园区入口,保安看到预约信息就抬了杆,不像从前那样要翻厚厚的登记本。林姐松了口气,说“幸好提前约了,不然今天肯定要慌”。

其实万安公墓推出网上预约,就是为了替家属着想。以前每到清明或者周末,大门口总能看到排成长队的家属,有的扛着花圈,有的抱着骨灰盒,太阳底下站半小时,本来就沉重的心情更添烦躁。现在好了,只要提前在官网或者公众号填好信息,预约好时间,到了就能直接进,工作人员还会提前准备好资料,连停车位都留着——这可不是什么“形式主义”,是真真正正把家属的难处放在心上。

万安公墓墓地网站预约-1

要说预约流程,其实一点都不复杂。先找对官方渠道是关键——万安公墓的官网域名里有“wanan”的拼音,公众号也是“北京万安公墓”,别信那些乱七八糟的第三方链接。点进去之后,先注册个账号,填好家属的基本信息,比如逝者的姓名、身份证号(如果有的话),还有家属的联系方式——这一步要仔细,别把电话写错了,不然工作人员想提醒都找不到人。然后选预约时间,尽量避开高峰时段,比如上午10点到12点,或者下午2点到4点,人少点,也能多留点时间和逝者说说话。填完之后提交,手机会收到一条确认短信,里面有预约码,到时候直接给门口的保安或者服务台看就行。对了,要是临时要改时间,提前一天在后台修改就行,不用跑过来退预约,特别方便。

那天陪林姐走完流程,我才算真正明白“预约”背后的温度。工作人员小周拿着预约单,引我们往骨灰堂走,路上特意指了指路边的木椅:“要是累了就坐会儿,园区里有直饮水,杯子在服务台能拿”。林姐蹲在父亲的骨灰盒前,把白菊轻轻放下,我站在旁边,看着窗外的侧柏在风里摇晃——没有此起彼伏的喇叭声,没有嘈杂的交谈,只有松风穿过枝叶的声音。小周悄悄退到门口,直到林姐站起身,才又走过来,递上一张纸巾:“要是还有什么需要,随时找我”。

离开的时候,林姐把预约码截图保存了,说“以后每年来,都要提前约”。其实对于家属来说,预约不是一道“手续”,而是一份“安心”——它让你知道,就算在最慌乱的时候,也有人替你想好了下一步;就算面对离别,也能有一点从容。万安公墓的网上预约,预约的是一个时间,更是一份对逝者的尊重,对生者的温柔。风里飘着松脂的香气,我们沿着园区的小路往外走,林姐的脚步比来时轻了点,手机里的预约码还亮着,像一盏小灯,照亮了那段有点暗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