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的风裹着桂香钻进窗户时,我正摸着抽屉里妈妈的照片——上次去看她还是去年清明,这次居然有点记不清中华永久陵园的具体路线了。翻出手机查地址,那些关于陵园的画面突然涌上来:朱红色的门牌、落满银杏叶的步道、妈妈墓碑旁的小松树,还有门口大姐递过来的热茶水。原来所谓“地址”,从来不是一串生硬的文字,而是藏在山水里的、带着温度的记忆。

中华永久陵园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泰陵园村北,刚好挨着天寿山的余脉。如果往十三陵方向走,远远就能看见那座朱红色的门柱——上面刻着“中华永久陵园”六个金字,旁边的松柏长得比屋顶还高,像守着什么珍贵的秘密。门口的北沙河缓缓流着,夏天有鸭子游过,冬天结层薄冰,阳光照上去像撒了碎银。第一次来的时候,我跟着导航绕了点路,后来才发现:顺着北沙河的流向走,闻到松针的清苦味,抬头看见那座红门,就到了。

交通其实比想象中方便。如果坐公共交通,从市区乘地铁昌平线到十三陵景区站,出来转872路公交,坐两站到泰陵园村站下车,往北边的山坡走十分钟,就能看见陵园的入口。公交站旁边有个卖煎饼的阿姨,每次去我都会买一套,她说“去看亲人呀?多加点香菜”——像是跟老熟人打招呼。要是自驾更省心,走京藏高速到昌平西关出口,转京银路往十三陵方向,沿途的蓝色路牌写着“中华永久陵园”,跟着走二十分钟就到。园区里有免费停车场,车位很宽裕,不用怕绕圈找位置。

进了陵园,总能摸到一种“家”的感觉。门口的咨询处永远有热茶水,戴眼镜的大姐会笑着递上园区地图:“来找谁?我帮你标位置。”沿着银杏步道往上走,秋天的叶子黄得像撒了金,踩上去沙沙响,像妈妈以前牵我走在公园的样子。墓碑都排列得整整齐齐,每块碑前几乎都有新鲜的花——有的是儿女送的百合,有的是孙辈摆的糖果,还有小朋友画的蜡笔画。妈妈的墓碑在半山腰,旁边的小松树是我去年种的,现在已经长到膝盖高了。站在那里,能看见远处的天寿山,云慢悠悠飘着,风把松针吹得哗哗响,像妈妈轻声说“乖,别着急”。

中华永久陵园的地址-1

其实很多人问过我“中华永久陵园到底在哪”,我从来不会直接念地址。我会说:“在昌平的十三陵边上,顺着北沙河走,闻到松针味,看见红门和银杏叶,就到了。”因为那个地址,早已经和“想念”绑在了一起——它是银杏叶的温度,是茶水的热度,是妈妈墓碑旁的风声,是每个想要“再见一面”的人,心里最软的那个点。下次如果你要去,不用记复杂的街道名,只要跟着心里的想念走,就能找到那个藏在山水里的、温暖的坐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