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九公山的山脚下,风裹着松针的清苦味往衣领里钻,抬头能看见长城的烽火台像个苍老的守护者,隐在层叠的云里。上周陪闺蜜小夏去选墓,她妈走得突然,留下一句“要找个能看见山的地方”,我们顺着这句话找到九公山,本来以为“长城脚下”的墓地会贵得让人咋舌,结果走了一圈下来,倒觉得“比想象中有人情味”。

九公山的价格没挂在大门口的牌子上,反而藏在每一片林子、每一块碑的故事里。接待我们的张姨是本地人,说话带着京片子的爽利:“先别急着问价,我带你们走一圈——你们妈要‘看见山’,得先看看哪片山合她的心意。”她带我们往山上走,路过一片杏林,花瓣飘得满肩都是:“这是‘杏林园’,生态花葬区,穴位埋在杏树下,墓碑是刻着名字的瓷片,嵌在花池里,连20年管理费算下来,也就三万多。”小夏蹲下来摸了摸花池里的三叶草:“我妈以前在阳台种过杏树,每年结的杏都要分给邻居,这儿倒像把她的杏树搬来了。”

再往上走五分钟,眼前突然开阔——“御松园”到了,每块立碑都朝着长城的方向,烽火台的轮廓清晰得能看见砖缝。张姨指着最里面的一块碑说:“这儿是‘观长城’区,传统立碑墓,能看见长城全景,价格会高些,大概十五万左右。”小夏站在碑前,风把她的头发吹起来,她望着长城轻声说:“我妈去年还爬过长城,说‘等我老了,要在长城脚下搭个小房子’,这儿倒真实现了她的愿望。”张姨补充道:“这儿的管理费是每年一千五,包含碑体清洁和安保,清明节前会有人帮着擦碑,要是你们没时间来,我们可以拍视频发过去——很多子女选这儿,就是图个‘放心’。”

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公共墓地价格-1

其实九公山的价格“有层次”,全因为它把“需求”放在了第一位。张姨说,去年有个90后姑娘来选墓,要给爷爷办树葬:“她说爷爷是林业工人,一辈子跟树打交道,不想立大碑。我们给她找了‘松涛园’的树葬位,就在长城脚下的松树林里,价格四万,每年管理费一千,园丁会帮着剪枝浇水,姑娘说‘比我想象中便宜,而且爷爷肯定喜欢’。”小夏问:“那有没有什么‘隐形消费’?”张姨摆手:“我们是公益性公墓,价格都是民政部门批的,管理费写在合同里,不会多收一分——上次有个客户问能不能‘加钱选靠前的位置’,我们说不行,所有穴位都按顺序排,不管多少钱,都得让老人‘选’自己喜欢的地方。”

小夏最后选了“杏林园”的花葬位,理由很简单:“我妈爱花,这儿的杏树每年会开得满树都是,比大碑更像她。”走的时候,张姨把我们送到门口,递过来一张卡片:“这是园丁的微信,要是想看看杏树的样子,随时发消息——我们这儿的树,都是‘有温度’的。”风里又飘来杏花香,小夏把卡片放进包里,说:“其实价格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这儿让我觉得,我妈没走,她还在杏树下,看着我长大的方向。”

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公共墓地价格-2

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公共墓地价格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