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陪老家来的Aunt找九公山长城纪念林,她攥着皱巴巴的纸条说“娃说在这里,我得去看看”。北京的秋末风里裹着槐香,我们沿着京承高速往怀柔开,沿途的山从深绿转成金黄,倒像是给这场寻找铺了层温柔的底色。
九公山长城纪念林的具体位置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兴隆城村,坐落在黄花城水长城西侧的山坳里。其实不用记复杂的门牌号,顺着渤海镇的路标往“水长城”方向开,过了兴隆城村的村口大牌坊,再往里走两公里,就能看到山脚下那片青灰瓦的门楼——那就是纪念林的入口了。路边的野菊开得正艳,偶尔有村民骑着电动车经过,会笑着指一指:“往上走,没错。”
如果自驾的话,从市区出发走京承高速,在13号出口“北台路”下来,转怀黄路往黄花城方向,全程大概50公里,不堵车的话一个半小时能到。要是坐公交,先乘地铁15号线到俸伯站,再转936路支线到渤海镇政府站,然后打个网约车或者当地的小面的,十来分钟就到了。记得提前跟司机说“九公山长城纪念林”,不少本地师傅都熟,毕竟周围的村民逢年过节也会去山上祭拜。Aunt本来担心公交麻烦,结果那天碰到个开小面的的阿姨,听说我们要去,直接把车停在站台边:“上来吧,我顺路,收你们五块钱。”

那天我们到的时候,刚好碰到一队带着鲜花的人,他们沿着石板路往上走,身后的山墙上爬着深红的爬山虎,风里飘着松针的香气。纪念林的工作人员迎出来,帮Aunt扶着台阶:“阿姨慢点儿,上面的碑区铺了防滑砖。”Aunt站在碑前,把带来的菊花轻轻放下,轻声说“原来你在这么美的地方”。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来,我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长城烽火台,忽然觉得,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文字——它是京承高速上掠过的树影,是渤海镇路口的路标,是小面的阿姨的一句“顺路”,是最终让牵挂落地的那方土地。
临走的时候,Aunt对着山坳拍了张照片,说要发给老家的亲戚:“你们看,这儿有长城,有山,有花,娃在这儿不孤单。”我看着她手机里的画面,青灰的门楼、金黄的山、远处的长城,忽然明白,人们找的从来不是一个地址,而是一份安心——知道想念的人在这样一个有山有水有温度的地方,连风都带着温柔。
后来我自己再去的时候,特意走了一遍公交路线。从俸伯站出来,936路支线的站牌下有卖糖葫芦的大爷,举着杆子喊“刚蘸的山楂”;到渤海镇政府站,旁边的小超市老板会热情地说“要水不?前面路口打车方便”;网约车师傅听说我去九公山,笑着说“我上周刚送过一个阿姨,跟你一样带了菊花”。这些细碎的片段串起来,就是最真实的“前往方式”——不是导航里的直线距离,是人间烟火里的温度。
其实关于九公山的地址,最准确的描述从来不是“怀柔区渤海镇兴隆城村”这几个字,而是每一个往那里走的人,路上遇到的每一份善意,是最终站在碑前时,心里涌上来的那股暖流。就像Aunt说的:“找着地址不算什么,找着安心才重要。”而九公山的地址,刚好装下了所有的安心——有长城护着,有山抱着,有路过的人笑着,有想念的人住着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