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天总飘着桂香,不少家庭会在这个季节踏上去往陵园的路——或是祭扫,或是为亲人选一块长眠之地。选墓地时,“中华永久陵园”这名字常被提起,倒不是因为它位置有多偏或环境多特别,而是“永久”两个字像颗定心丸,戳中了很多人“想给亲人找个长久归宿”的心愿。但关于这里的“墓地产权”,很多人其实没搞明白:所谓“永久”到底是啥意思?买了之后真能永远属于自己吗?今天咱们就把这事说透。
首先得明确一个核心问题:所有墓地都没有“产权”这一说——土地是国家或集体所有,个人能拿到的,只是墓穴的“使用权”。这不是中华永久陵园的特例,而是全国公墓都得遵守的规则。早在1992年,民政部出台的《公墓管理暂行办法》就写得明白:公墓墓穴的使用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,到期后可以续期;2018年修订的《殡葬管理条例》也延续了这一规定。那中华永久陵园的“永久”是啥?工作人员解释得实在:“‘永久’是我们对经营的承诺——只要陵园合法存续,就会一直为家属提供祭扫、绿化、维护等服务;而墓穴的使用权限,得按国家政策来,20年一续。”
去年陪邻居张阿姨去陵园咨询时,我亲眼见过合同里的条款:墓穴使用期限明确写着“20年”,续期需要在到期前6个月提出申请,费用是当时墓价的5%-10%。工作人员举了个例子:“比如2020年买的墓花了12万,2040年续期时大概交6000到12000块,具体看当时的物价情况。”张阿姨问:“要是忘了续期怎么办?”对方说:“我们会提前发短信、打电话提醒,要是实在联系不上,会把墓穴暂时保管,等家属来的时候再办续期——毕竟没人想让亲人的墓穴‘过期’。”这番话让张阿姨松了口气,她念叨着:“只要能续,就行,总比没着落强。”

但很多人对“永久”的理解还有误区。比如有人以为“买了就能传给子孙”,其实不然——墓穴使用权只能由家属享有,不能像房产一样继承或转让。还有人担心“20年到期会被收回”,其实只要按时续期,陵园不会强制收回;就算家属暂时联系不上,陵园也会保留墓穴一段时间,不会轻易处理。中华永久陵园的负责人说:“我们这儿有个老客户,父母的墓穴是2000年买的,2020年续期时儿子来办手续,还说‘以后我老了,也想葬在这儿,跟爸妈做伴’——这不是‘产权’的传承,是亲情的延续。”
其实选墓地时,与其纠结“永久”两个字,不如多问几个实在问题:陵园有没有民政部门颁发的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?合同里有没有明确使用期限和续期条款?后续的维护、祭扫服务有没有保障?毕竟给亲人最好的归宿,从来不是一张写着“永久”的纸,而是岁岁年年有人修剪的松柏、有人擦拭的墓碑,是每次去祭扫时,都能感受到的温暖和安心。
中华永久陵园的“永久”,更像一句承诺——承诺用持续的服务,守护每个家庭的牵挂;而所谓“产权”,不过是法律框架下的合理约定。把这些问题搞清楚,你才能真正明白:原来“永久”从来不是终点,而是一场关于爱的持久战,是我们对亲人最长久的想念,化成了岁岁年年的陪伴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