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跟着小姨在凤凰山陵园的石径上走——她想给去世的姨父选个“长久的家”,却在门口碰到四五个同样捧着菊花的家庭。大家凑在值班室的台阶上聊得热乎,话题绕来绕去总离不开“最近的团购价”。
“我上周跟楼下张姨一起过来问的,王姐说凑够三户就能少两千!”穿藏青外套的阿姨举着手机晃了晃,屏幕里是张模糊的价格表截图。陵园的王姐听见动静,笑着从屋里端出塑料凳:“别挤着站,过来坐——这团购不是噱头,是上个月有个老旧小区的三户人家一起订,说单买太贵,我们经理拍板做的政策,就针对刚需家庭。”她翻开桌上的文件夹,抽出一张压着塑封的表格,“你们看,生态葬的区域最划算,树葬单买8000,团购6800;花葬单买6400,团购5600,都是省了一千多的。”
我凑过去扫了眼表格,传统立碑墓划了三个小区域:靠山的叫“松涛区”,原价20800,团购18800;靠人工湖的“清荷区”原价25300,团购22800;还有靠近入口的“浅草区”,原价15300,团购13800。“浅草区是不是太吵?”小姨皱着眉问。王姐立刻摇头:“入口处做了隔音林,种的都是高大的雪松,去年有个老师就选了那儿,说‘离门口近,孙子来拜不用走太远’。”她又补充,“团购还加赠一年的绿化养护——就是清明前后帮着剪剪草、浇浇花,省得你们自己跑。”

旁边穿粉色上衣的大姐突然插话:“那团购要什么条件啊?”王姐掰着手指头数:“三户及以上,提前一周预约看墓,得带身份证和亲属关系证明——主要是怕有人炒墓。”她指了指窗外的松柏:“其实我跟你们说,别光盯着价格,得亲自走一遍。比如松涛区的台阶宽不宽,清荷区的排水好不好,浅草区的阳光够不够——毕竟是要放一辈子的地方,得合心意。”小姨跟着点头,掏出手机拍了张价格表:“我跟楼上的李叔说一声,他也在找陵园,凑够三户正好。”
离开的时候,风里的桂香更浓了,小姨握着刚填的预约单跟我说:“其实不是图便宜,是觉得大家一起选,像给姨父找了个有邻居的地方。”我望着陵园里错落的墓碑,有的前摆着新鲜的百合,有的压着泛黄的家书,忽然明白所谓团购,不过是把普通人的“想省点力”“想找个伴”的小心思,揉进了“好好告别”的仪式里。那些写在表格上的数字,不是冰冷的价格,是让“心意”落地的台阶——让每个想“再好好陪陪你”的人,都能轻一点,再轻一点。
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路过门口的桂树时,小姨突然停下:“下次来带罐桂花蜜吧,姨父以前爱喝。”风掀起她的衣角,我看见她眼角的细纹里藏着温柔——原来最动人的价格,从来不是数字本身,是数字背后,那些没说出口的“我想你”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