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西北郊的西山脚下,温泉墓园像块被时光捂热的石头——背靠着连绵的翠岭,脚边绕着清浅的溪流,风一吹,满院子都是松柏的清苦香气。作为1993年就开园的老牌经营性墓园,它早成了不少老北京心里“归根”的首选地。而2018年,刚好是它价格稳当当却又藏着点小变化的一年,好多家庭就是在那年,把爸妈的“最后一站”定在了这儿。
2018年温泉墓园的墓型主要分三类:传统立碑、生态卧碑和树葬花坛葬。大家买得最多的还是传统立碑,最便宜的得38000块——比如东边“松涛区”的那些,碑身是浅灰色花岗岩,碑基就一块简单的石板,占地差不多0.8平方米,适合预算不宽裕的家庭;要是想选位置好点的,比如能望见西山轮廓的“山景区”,价格就得奔着55000往上走了,碑身换成更细滑的汉白玉,刻字的工艺也更讲究,连边框都雕着小梅花。生态卧碑更省地儿,差不多0.5平方米,价格从29000开始,就是碑身平着嵌在土里,适合喜欢“低调”的家庭;树葬更便宜,18000块就能搞定,就是把骨灰埋在树底下,墓牌是块小铜牌,挂在树干上,好多年轻人觉得这样“更自然”。
其实2018年的价格差,说到底就是“稀缺”俩字儿闹的。墓园里“面山临水”的位置永远抢得快,溪涧区”的那些墓位,旁边有条人工修的小水渠,夏天能开睡莲,2018年这样的位置得卖到68000块;材质也差得远——同样是立碑,用山西黑花岗岩的比普通青麻石贵12000块左右,为啥?因为山西黑密度高,风吹雨淋不咋风化,刻上去的名字能留得更久。还有定制服务,比如家属想加个铜浮雕或者瓷像,得额外加5000到8000块,有户人家加了幅爸妈当年拍的婚纱照瓷像,说“要让他们一直笑着等我们”。

那时候北京的经营性墓园价格整体都在慢慢涨,温泉墓园的定价算中等偏上——比北边的天寿陵园便宜个15%,比南边的万佛园贵点,但老北京人认它的“烟火气”。墓园门口有个卖鲜花的小摊,老板是附近温泉村的阿姨,总帮着选花:“百合香,适合想爸妈的时候闻;菊花素净,老人家爱干净。”里面的保洁师傅姓张,总主动帮家属擦碑,擦得锃亮,不收小费,说“都是街坊,这点事儿不算啥”。每年清明,墓园还组织免费植树,家属能在墓旁种棵小松柏,去年我见着棵快一人高的松树,树牌上写着“爸爸的树,2018年清明种的”,风一吹,松针沙沙响,像有人在说话。

现在回头想2018年的温泉墓园价格,哪是冰冷的数字啊?是把“想好好告别”的心思掰成具体的模样——38000块的树葬,是“让爸妈跟着树长大”;55000块的山景碑,是“让他们每天看西山”;68000块的溪涧位,是“让他们听着流水睡觉”。温泉墓园的价格从来不是卖石头,是卖“放心”:你花的每一分钱,都能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“牵挂”,让那些没说出口的“想你”,有个实实在在的地儿放着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