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刚过,我抱着一束白菊去归山陵园看外婆,刚走到青松岭的岔口,就碰到一对老夫妻蹲在墓区地图前琢磨。阿姨戴个藏青布帽,手指在“双穴墓区”那栏来回划:“老周,你看这个5万8的,是不是离那个莲花池近?”叔叔扶了扶眼镜:“我问过管理员,那个位置早上能晒着太阳,就是比后排贵两万。”旁边的销售姑娘没催,蹲下来翻照片:“阿姨,您要是喜欢花,选3排2号吧,去年种了棵海棠,今年肯定开得旺,价格才4万2,比刚才那户少一万六。

这让我想起去年帮邻居张叔选墓时的情形——归山陵园的价位其实挺实在,从3万的经济型单穴到20万以上的定制墓,覆盖了不同家庭的预算。影响价格的因素就那么几个:位置是最直观的,靠主路、近景观(比如莲花池、樱花林)的墓位,价格能差出两三万;面积次之,双穴比单穴贵一万五到两万,要是加个小墓碑或石桌,再涨个几千;材质也有讲究,普通花岗岩的墓身大概4万起,要是选进口的印度红大理石,得加三万块。我记得张叔最后选了个6万2的双穴,就在外婆墓的斜对面,紧挨着一棵老槐树,他说:“你婶儿生前爱听鸟叫,这儿早上能听见麻雀闹,值。”

其实归山陵园的价位里,藏着不少“隐形价值”。比如园区的绿化,说是“陵园”,倒更像个森林公园——每排墓之间都种了桂花树、樱花树,连排水沟旁边都爬着常春藤,管理员每天早上会绕着墓区浇花,落叶也扫得干干净净。还有便民服务,清明的时候有免费电瓶车接送到墓位,下雨给撑伞,甚至能帮着搬鲜花、摆供品。上次我帮同事选墓,她预算有限,选了个3万5的单穴,在银杏林的后排,本来担心位置偏,结果管理员说:“这片林子里的银杏是10年前种的,今年该结果了,您要是想来看,随时来,我帮您留着银杏果。”同事当场就定了,说“这比多花两万买前排值多了”。

归山陵园墓地价位-1

选墓这事儿,其实不用盯着“贵的”选。归山陵园的销售常说:“预算内的选择,就是最好的选择。”如果预算在3-5万,可以选经济型墓区,比如银杏林后排或松柏坡的单穴,虽然位置偏点,但安静,绿化一样好;要是预算6-10万,能选到靠景观的双穴,比如莲花池边或樱花树下,每年清明能守着花;要是想有点个性化,归山陵园允许小范围定制——比如在墓碑上刻逝者喜欢的诗词,加个小铜制的梅花摆件,甚至种一棵逝者生前喜欢的树,这些定制项也就几千块,比买贵的位置更有意义。我有个朋友,他爸爸生前爱写毛笔字,他就在归山选了个8万的双穴,把爸爸的“梅妻鹤子”条幅刻在墓碑背面,管理员还帮着在旁边种了棵腊梅,今年冬天开得满树都是,朋友说:“每次来,都像爸爸在跟我说话。”

走的时候,那对老夫妻选了那个4万2的海棠树墓位。阿姨摸着墓碑的石材说:“这石头挺光滑的,老周要是走了,我就在这儿陪他,看海棠花年复一年开。”叔叔笑着点头:“行,听你的,咱们攒的钱刚好够,还能剩点给孙子买书包。”风里飘来海棠花的香,我忽然觉得,归山陵园的价位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字——它是藏在每棵树里的阳光,是管理员递来的一杯温水,是亲人之间“刚好够”的心意。选一个能装下回忆的地方,比什么都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