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周末,我跟着邻居张阿姨去凤凰山陵园看墓地。她攥着已故老伴王叔叔的照片,照片里王叔叔穿着藏青色外套,坐在阳台藤椅上晒太阳。“得选个能晒到太阳的地方,他生前最怕冷,冬天总把沙发挪到窗户底下”,张阿姨边走边说,手里的照片被风掀起一角。
凤凰山陵园背靠凤凰山主峰,前面倚着个叫“月湖”的小池塘。沿着青石板路往上走,两旁香樟树遮天蔽日,偶尔有松鼠从树枝上跳下来,掠过脚边的三叶草。“你看那片樱花树,春天开得像云一样”,张阿姨指着左边树林,“去年清明我来烧纸,刚好碰到樱花落,飘在墓碑上,怪好看的”。陵园的墓区分得清楚:最靠近入口的是传统立碑区,花岗岩墓碑整整齐齐排成行,阳光从树缝漏下来,照在碑面的名字上;往里走是生态墓区,没有高大的墓碑,只有一棵棵小树苗,树底下立着小小铜牌,刻着逝者名字,风一吹树叶沙沙响,像在轻声说话;最里面是艺术墓区,墓碑形状各异,有的雕着梅花,有的刻着小提琴,还有的做成书本样子,听说都是家属定制的。
“传统立碑的价格要看位置和材质”,接待我们的李师傅是陵园老员工,蹲在一块花岗岩墓碑前敲了敲,“这种芝麻白花岗岩的,在向阳坡的,大概3万到5万。要是选大理石的,能便宜个几千,但大理石怕潮,时间长了会有裂纹”。张阿姨摸了摸墓碑边角,“这石头倒挺光滑,像王叔叔生前用的茶缸”。李师傅又带我们去看生态墓,“树葬的话,一棵松树底下能埋骨灰,铜牌上刻名字,价格1万2到1万8,每年清明陵园会帮着浇树。花葬更便宜,1万左右,明年春天这里会开二月兰,一片紫莹莹的”。张阿姨摇摇头,“王叔叔生前爱养花,可树葬我怕找不到具体位置”。艺术墓区里,李师傅指着一块刻象棋棋盘的墓碑说,“这是去年一个老头定制的,他生前爱下象棋,儿子就把墓碑做成棋盘样,价格6万5。还有那边刻钢琴键的,是个音乐老师的,要7万多”。张阿姨看了看,小声说,“太贵了,我们家老王小时候连学费都凑不齐,哪敢用这么贵的”。
其实价格不只是看墓型,李师傅说,“位置也很重要。靠月湖的墓比山腰的贵个两三千,因为能看到湖水,视野好。面积方面,1.2平米的比1平米的贵五千,能放更多东西,比如老伴的照片、生前的小物件。对了,管理费别忘了算,每年大概300到500块,管二十年,之后可以续”。张阿姨掏出小本子记,“3万2的立碑,加上管理费一年300,二十年就是6000,总共3万8,还能接受”。她最终选了靠近松树的那排,墓碑旁边有棵碗口粗的油松,风一吹,松针落下来,刚好落在碑面上。“就这个吧”,张阿姨把照片放在墓碑前,“王叔叔,你看,这里能晒到太阳,旁边还有树,像家里的阳台”。

离开的时候,太阳已经升到头顶。张阿姨站在墓前,把带来的桂花糕放在碑前——那是王叔叔生前最爱的点心。风里飘来樱花的香气,她摸了摸碑面上的名字,轻声说,“以后我来陪你,也能晒到太阳”。路上碰到几个来扫墓的人,有年轻人扶着老人,有小孩拿着风筝,陵园里没有想象中的压抑,反而有股温温的人气。
想了解凤凰山陵园的价格,其实不用急着查表格。抽个上午去陵园走走,看看阳光落在哪里,听听风穿过树林的声音,问问工作人员那些藏在价格背后的细节——比如哪排墓碑夏天不会太热,哪片区域冬天能挡住北风,哪棵树明年会开更多的花。毕竟选墓地不是买商品,是给亲人找个“家”,要的是安心,是温暖,是“像生前一样”的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