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春寒钻进阳台,我拿着绒布擦母亲的照片,相框上的灰尘在阳光下飘成细雾——去年清明堵在西五环上,等我跑到思亲园,母亲墓前的百合已经蔫了,花瓣上沾着我急出来的汗,那样子让我难受了好久。
这次我学聪明了,先找官网。打开手机搜“丰台思亲园公墓”,跳出来的链接里,有的标着“权威入口”却弹广告,有的写着“优惠墓位”像中介。直到翻到思亲园的官方公众号,底部菜单里明明白白写着:官方网站www.siqinyuan.com。我对着屏幕念了两遍,像小时候背外婆家的门牌号——3号楼2单元501,一字不差才安心。
点进官网时,首页的背景是思亲园的春日景象:松柏成林,墓碑前的二月兰开得淡紫,配着“生命有归处 思念无距离”的标语,倒不像个网站,更像一封温暖的信。导航栏里“祭扫指南”是我最急着看的——清明期间开放时间是8点到17点,东门停车场新增了100个车位,还能在线预约祭扫时段,避免排队。下面附的陵园地图标得清清楚楚,C区在银杏林旁边,我去年绕了三圈才找到,这次把地图截了图存手机里,像握着一张“思念导航图”。

更让我触动的是“线上纪念馆”。点进去是一个个用户创建的小空间,有的叫“妈妈的小花圃”,里面存着用户每天拍的阳台盆栽:“妈,您种的月季开了,红色的,像您当年织的围巾”;有的叫“爸爸的老茶缸”,里面有段语音:“爸,我把您的茶缸找出来了,还是满的茶渍,我没洗,就想闻闻您当年的茶香味”。工作人员说,有个远在昆明的儿子,每天都会在纪念馆里留一句话,已经坚持了三年——那些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,却像春风吹过墓碑前的草,柔软又有力量。
其实我之前对“官网”的印象,停留在“查信息的工具”,直到这次才懂:思亲园的官网,是把“思念”数字化了。它不是冷冰冰的表格和电话,是让远在千里的人,也能“在场”——就像去年冬天,我发烧躺床上,用官网的“代祭服务”让工作人员给母亲摆了束腊梅,后来收到照片,腊梅的黄色花瓣落在墓碑上,像母亲生前给我织的毛线袜,暖得我鼻子发酸。
还有朋友提醒我,一定要认准官网,别信那些非官方链接——她同事去年轻信了一个“低价墓位”的链接,打了两万块定金,结果对方消失了。思亲园的官网有正规的备案号,底部还有咨询电话010-63771111,有问题直接打过去,比什么都靠谱。
晚上我把官网地址存在了手机的“常用链接”里,旁边备注了“思念的家”。风从窗户吹进来,吹得照片角动了动,我望着母亲的笑容,轻轻点了下官网链接——页面加载出来的瞬间,仿佛看见母亲墓前的百合开得正好,而我终于不会再迷路了。
说到底,我们找的哪里是一个官网地址?是找一条“通往思念的路”。这条路没有堵车,没有迷茫,只有清晰的指引和温暖的等待。把这个地址记在心里,就像把牵挂放在身边,无论何时,只要轻轻一点,思念就有了归处——那是春风里的松柏,是墓碑前的鲜花,是屏幕上的文字,是所有关于爱的,温柔的延续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