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东边找一处能安放亲人的长眠地,很多人会想起通州的惠灵山陵园——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响亮的名号,而是藏在京杭大运河支流旁的这份“接地气”,刚好接住了普通人对“归处”的朴素期待。
说到位置,惠灵山陵园在通州区漷县镇,沿着运河支流往东走,过了漷县古镇那棵百年老槐树,再转进两公里的林荫路就到了。如果坐公交,从国贸乘805路到漷县站,转通9漷县线直达陵园门口;开车的话,走京哈高速漷县出口,跟着导航转上漷小路,沿途能看见成片的梨园,春天开着雪似的花,秋天挂着黄澄澄的梨,倒不像去陵园,更像去拜访一位住在乡下的老人。沿途没有夸张的牌坊,只有村口的路牌写着“惠灵山陵园”,连指示牌都带着股家常味。

关于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惠灵山的墓型分得很实在。最经济的是生态树葬,价格在1.5万到3万之间——把骨灰埋在国槐或银杏树下,立一块巴掌大的石牌,刻着亲人的名字和生卒年,旁边的树是工作人员每年维护的,春天发芽时,石牌就藏在嫩绿的叶子里,像亲人在跟你“躲猫猫”;传统立碑墓更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,面积不大但规整,碑石用的是房山汉白玉或山东青石板,刻字是手书的楷书,没有工业化的刻板感,价格从5万到10万不等;至于定制墓型,比如家族合葬或带小花园的,价格会高一些,但一般家庭选前两种就够了——毕竟找公墓,找的是“安心”,不是“排场”。
其实陵园里的细节最让人暖。门口有个半亩大的池塘,养着几只白鹅,是附近村民送的,说“添点生气”;里面种着月季、萱草,还有一片桃林,是之前拆迁时移过来的老桃树,每年四月桃花开得满树,不少家属会蹲在花下拍照片,说“我妈生前爱桃花,现在住这儿,天天能看”。工作人员也不“势利”,不会追着推荐贵墓型,反而会先问“老人生前喜欢热闹还是安静?爱树还是爱花?”比如有位阿姨说父亲生前是教师,喜欢安静,工作人员就推荐了银杏树下的位置,说“银杏叶秋天黄得像金,风吹起来沙沙响,像翻书的声音”,阿姨当场就落了泪,说“这才是我爸要的”。

说到交通,惠灵山真的不算偏。公交的话,从国贸坐805路到漷县站,转通9漷县线,终点就是陵园门口,全程大概一个半小时;开车更方便,走京哈高速漷县出口,跟着导航转上漷小路,沿途的梨园、麦田像幅画,连空气里都飘着麦香,等看见“惠灵山陵园”的路牌时,你会觉得“哦,就是这儿了”——没有高耸的牌坊,没有夸张的雕塑,就是运河边一处安安静静的院子,像小时候奶奶住的老房子。
最后想说说,找公墓到底找什么?不是找豪华的雕塑,不是找昂贵的石材,是找心里的一个“落点”——站在惠灵山的桃树下,摸着刻着亲人名字的石牌,风穿过树叶沙沙响,像亲人在说“我在这儿呢”;或者蹲在池塘边,看白鹅游过来,想起老人生前喂过的那只猫,突然就笑了。惠灵山没有夸张的装饰,就是运河边一处“过日子”的地方:价格合理,位置不难找,能让生者说一句“我来看你了”,能让逝者“住”得舒服,这样就够了。毕竟,最珍贵的怀念,从来都不是用钱堆出来的,是“刚好合适”——刚好在运河边,刚好有棵他爱的树,刚好价格在预算里,刚好能让你每次来都觉得“安心”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