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老人走的那年春天,我沿着昌平的山边找公墓,朋友说“去秦城吧,那里树多”。于是我开着车,顺着京承高速往秦城村走,刚出秦城出口,就看见路两边的桃林开得铺天盖地,粉白的花瓣飘进车窗,倒像是老人在轻轻拍我的手背——“就这儿吧”。
秦城公墓藏在兴寿镇秦城村北的山脚下,顺着秦北路往村里走,过了那片槐树林就能看见入口。村口的大爷看见我问路,笑着指:“往前直走,过了老王家的果园就是。”果然,转过一排结着小青果的桃树,公墓的红门就出现在眼前,门楣上的“秦城公墓”四个字,被风吹得有点褪色,却透着股踏实劲儿。
进了门,首先扑面而来的是青草香。墓区是阶梯式的,每一层都有半米高的平台,侧柏沿着墓道排得整整齐齐,夏天能遮出一片凉荫。我沿着最上面的平台走,看见远处的燕山余脉笼着一层薄雾,风里飘着隔壁田里的麦香。管理员张姐蹲在路边浇花,看见我就直起腰:“来看看?这边的墓位能看见山,那边的能看见村外的小河——都是挑着好位置留的。”她擦了擦手,带我走了一段:“你看这土壤,松得很,种的侧柏都活了,去年栽的桃树今年也开了花。”墓区里的墓石都很整齐,没有乱堆的杂物,每块墓前要么摆着鲜花,要么放着个小小的多肉盆栽,连风里都飘着淡淡的茉莉香。

很多人找秦城公墓的电话,其实直接打昌平区殡葬管理所的咨询线最靠谱——010-69742584。我第一次打是为了问墓位手续,接电话的阿姨声音很软:“带好死亡证明、身份证,还有亲属关系证明就行。要是委托别人办,得写份委托书。”她还跟我讲了价格:普通墓位大概三四万,生态葬更便宜,树葬的位置就在公墓最东边,“那边树多,每年春天能听见鸟叫”。后来我去现场找张姐,她给我拿了份详细的资料,连墓位的尺寸、台阶的高度都标得清清楚楚,末了还加了句:“要是有老人来,记得带个小椅子,台阶虽然不高,走久了也累。”
清明祭扫的时候,我特意早了点——七点半到公墓,门口已经有几辆车,但村口的停车场很大,五块钱能停一天。张姐站在门口发宣传单:“不能烧纸啊,用鲜花或者电子香就行。”墓区里的直饮水点是今年刚装的,不锈钢的龙头擦得锃亮,旁边还放着一次性杯子。我给老人摆了盆绣球,粉色的花瓣落在墓石上,风一吹,飘到旁边的柏树上。张姐走过来,递了我一张纸巾:“擦把汗,今天太阳有点毒。”她指着不远处的石桌:“要是累了,去那边坐会儿,我泡了菊花茶。”

其实找公墓的过程,从来不是找一个“地址”那么简单。我们要找的,是一个能让思念落地的地方——有树、有风、有人情味,能让我们在想起老人的时候,不是难过,而是想起春天的桃花、夏天的蝉鸣,还有墓前那盆永远开着的绣球。秦城公墓就是这样的地方,它不算有名,却像村里的老邻居一样,踏实、热心,把每一份思念都妥帖地藏在树影里。
要是你也在找秦城公墓,顺着京承高速往秦城村走,看见桃林就转弯——那里有树,有风,有等着你的人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