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,老一辈总把“身后事”看得很重——不是迷信,是想在最后一程守着熟悉的山水,也给子孙留点“根”的念想。平谷的归山陵园就在这样的心思里被记住,它藏在平谷城北的燕山余脉里,四周是成片的松林,山脚下有条清浅溪流,风一吹能闻见松针香气,倒真有“归山”的温柔。
说到免费墓地,很多人有误解,觉得“陵园肯定有免费的”,但现实是免费墓多是政策福利,针对特殊困难群体。归山的免费墓主要面向平谷户籍的城乡低保户、特困供养人员、重点优抚对象,需要提供低保证、优抚证明等材料,经社区和陵园审核。我陪邻居张阿姨咨询过,她儿子是退伍军人符合条件,工作人员说材料齐最快两周能办,墓型是生态树葬,松树下挂刻名铜牌,风吹松针响,比立碑更有温度。不是谁都能拿免费墓,资源有限,得留给真正需要的人。
至于价格,归山的定价挺实在。销售经理说墓型分几档:最便宜的生态葬(树葬、花葬)3-5万/平方,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;中档传统立碑墓6-8万/平方,位置在园区中间,能看部分山景;贵些的景观墓(近溪流或山顶松林)10万以上/平方。价格差异多在位置和环境——能看山景、挨溪流的墓穴更受欢迎,材质(花岗岩 vs 大理石)和刻字工艺也有影响。朋友去年给父母选了松林边的中档墓,7.2万/平方,说父母生前爱爬平谷山,守着松林比城里陵园舒服。
其实选墓核心是“适合”。归山工作人员说,不少人一开始盯着贵的景观墓,聊后发现预算不够,选了中档立碑墓反而踏实——父母要的是安心,不是排场。还有免费看墓车,从平谷城区20分钟到,提前打电话就有人接,带着慢慢逛,有问题随时问,不会追着推销。

现在想起归山,总觉得它像安静的公园:松林里有老人散步,溪流边有小孩捡石头,风都是软的。它不是冰冷的墓碑林,是能让人“归”的地方——不管有没有免费墓,不管价格高低,守着喜欢的山水,就是最好的结局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