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西北郊藏着个“长在长城脚下的墓园”——九公山长城纪念林。从市区开车过去不过一个多小时,穿过南口的杏花林,沿着山路往上走,远远就能看见长城的烽火台隐在山林里,风里飘着松针的香气,连空气都比城里软几分。很多人第一次来,都会说“这哪像墓园啊,倒像个藏在山里的公园”。

其实九公山的特别,全在“树葬”这两个字里。和普通墓园的青石板、冷冰冰的墓碑不一样,这里的“墓地”是一棵活着的树。工作人员会把骨灰和有机泥土混合,埋在树坑底部,再填上新土,种上一棵侧柏、油松或者银杏——选什么树全看家人的心意。我上次陪朋友去安葬她母亲,选了棵小侧柏,树苗细得像她母亲年轻时扎的麻花辫,朋友蹲在树边填土,眼泪滴在泥土里,却说“妈,以后我每年来给你浇水,等你长成大松树,就能替我看长城了”。走的时候回头望,那棵小树苗立在林子里,旁边有别的树挂着祈福牌,红丝带在风里飘,倒像一群“住在树里的人”在聊天。

至于大家最关心的售价,其实没有统一的价签——毕竟树是活的,位置和品种不一样,价格也差得远。一般入门级的树葬套餐大概3-5万,选的是刚种下的小侧柏或刺槐,位置在山腰的通用林区,虽然离长城远一点,但林子里密,夏天特别凉快;如果想要靠近景观区,比如能看见长城烽火台的“观景区树葬”,或者选胸径5公分以上的油松、银杏,价格就得8-12万了。还有些人会选“家庭树葬”,几棵树挨在一起,适合夫妻或兄弟姐妹,价格会比单棵贵一点,但胜在“团聚”。其实很多人在意的不是价格高低,是“值不值”——园区会给每棵树做身份牌,刻上亲人的名字,每年还会免费养护3次,浇水、修枝、除虫,祭扫的时候能借园区的水桶和小铲子,不用自己扛着大桶爬山路,这点倒挺贴心。

还有些细节是要提前问清楚的:比如树葬的土地使用权是20年,到期后可以续;如果以后想换位置,园区能帮忙移栽,但得补点树苗钱;祭扫的时候可以带鲜花、水果,不能烧纸——不是不让,是林子里全是树,怕着火,园区会提供电子蜡烛和祈福卡,挂在树枝上也挺有仪式感。春天的时候,林子里的桃花开得满山坡,秋天红叶漫山,我见过有人带着孩子来,蹲在树边画素描,说“这是姥姥的树,我们要把它画下来挂在客厅”,那种氛围不是压抑的“悼念”,更像“和住在树里的亲人一起过季节”。

九公山长城纪念林树葬怎么样售价多少钱-1

其实说到底,树葬的意义从来不是“便宜”或者“方便”,是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“活着”。就像九公山的老园长说的:“普通墓园是把人‘关’在石头里,树葬是把人‘还给’自然——等树长大了,风一吹,松针落下来,就是亲人在跟你打招呼;雨一下,树叶沙沙响,就是他在跟你说话。”走的时候,我摸了摸路边的一棵老油松,树皮上有个浅刻的名字,风里飘来一阵松香,突然想起朋友说的那句话:“妈,你看,这山、这树、这长城,以后都是你的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