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西北郊的燕山余脉脚下,天寿陵园像一块被时光浸暖的玉,藏着许多关于生命归处的温柔答案。很多人寻到这里,除了看中园区苍松翠柏的静谧与人文底蕴,更想知道:这片以“生态”为底色的陵园里,有没有树葬?那些长眠的生命,能不能以最自然的方式回到大地的怀抱?

答案是肯定的。天寿陵园早从多年前就推出了树葬,还专门规划了“松鹤园”作为树葬区域。这片区域在陵园北部的缓坡上,四周环绕着高大的油松与侧柏,每一寸土地都透着“生命共生”的温度。家属可以根据逝者的喜好选树:爱热闹的选银杏,秋天满树金黄像撒了阳光;喜安静的选侧柏,四季常青的枝叶像永远的陪伴;想留些诗意的选玉兰,春天满树白花像飘着云。选好树苗后,小树苗会和逝者的骨灰一起,在泥土里扎下根——不是“埋”,是“种”,种一颗“生命的种子”。

自然降解”,天寿的树葬把生态做到了骨子里。这里不用传统的石材或木质骨灰盒,而是用可降解的环保罐——原料是淀粉和植物纤维,摸起来有点像硬纸板,埋在土里1到3年就能完全分解。埋的时候要挖1.5米深的坑,把装着骨灰的环保罐放进去,再盖一层肥沃的黑土,最后种上小树苗。过不了多久,环保罐会慢慢“化”在土里,变成养分;骨灰则和土壤里的微生物结合,成为树苗生长的“粮食”。去年种的侧柏,今年新长的枝叶里,说不定就有逝者的“痕迹”;春天冒出的新芽,像逝者在说“我很好”。

天寿陵园有树葬吗是自然降解的吗-1

有位陈阿姨的故事让我特别触动。她先生生前爱养花,总说“老了要把骨灰埋在花盆里,种棵月季”。去年她在天寿选了树葬,选的是一棵月季树。今年春天,月季开了第一朵花,粉红色的花瓣和先生生前种的一模一样。陈阿姨蹲在树底下,摸了摸花瓣说:“你这家伙,终于如愿了。”其实选择树葬的人,要的从不是“气派的墓碑”,而是“活着的温度”——风一吹,树叶沙沙响像唠家常;雨一落,树干的水滴像轻拍手背;夏天的阴凉像撑着伞,冬天的雪落像盖了 blanket(毯子)。

天寿的树葬区没有整齐的墓碑,只有树上挂的小牌子:有的写着“爸爸的树”,有的画着小太阳,有的贴着手绘的花朵。路过那里时,总觉得不像陵园,更像“生命的花园”——每棵树都是故事,每片叶都是回忆,每朵花都是“我想你”。有人说树葬是“把生命还给自然”,可在天寿,树葬更像“把生命留在身边”:你摸得到树干的温度,看得到枝叶的生长,闻得到花朵的香味——那些曾经的陪伴,从未消失,只是换了种模样,继续在风里、在光里、在每一次重逢里。

天寿陵园有树葬吗是自然降解的吗-2

天寿陵园有树葬吗是自然降解的吗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