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末的风裹着桂香时,或清明前的雨丝里,总有人要往昌平九里山公墓去——不是远游,是赴一场心的约会。可第一次去的人总对着手机地图犯愁:公交到底怎么坐?
从市区出发,德胜门公交枢纽是最顺的起点。清晨七点的枢纽里,345快的站牌前挤着赶早的人——这趟车走京藏高速,德胜门到昌平东关只要40分钟,比慢车省一半时间。选个靠窗位,看楼群退成树影,等“昌平东关”的报站声响起,拎着东西下车。站台上煮玉米的香气飘过来,饿了就买一根,暖着手等转车。
对面公交站找昌59路,这是直达九里山的“专线”。昌59贴着京密引水渠行驶,渠水映着蓝天,偶尔有白鸭游过,15站后“九里山公墓站”就到了。下车沿墙根走百米,门口老槐树的树洞塞着红丝带,风掀动祈福牌的哗啦声,像有人轻声问候。
习惯地铁的朋友选昌平线更自在。西二旗转昌平线到昌平站(不是西山口),出地铁左拐是公交场站,昌59或昌21都能到。昌59频次高,昌21站少但需等更久,用实时公交查下哪趟先到最稳妥。

小众路线也有惊喜:崔村南庄坐昌31直达门口,沙河坐昌22到昌平东关再转昌59。但最常用的还是德胜门345快与地铁转昌59两条线。不确定就问司机,师傅们都熟这条路——毕竟常拉着去看“心里人”的乘客。
到公墓门口会发现,这里背靠九里山,前临京密引水渠,风都比别处柔。卖花老太太的篮子里,白菊10块钱一束,新鲜得能掐出水。顺着台阶往上走,墓碑前的青草、风里的桂香,都在说:“你来了,他知道。”
其实路线从不是难题,不过是把想念变成具体的脚步——德胜门的风、昌平东关的玉米香、昌59的渠水、老槐树的祈福牌,每一步都在往心里的人身边靠。提前查好末班车(昌59晚7点,345快晚8点),带瓶水,就能稳稳走到他跟前。
风再吹时,老槐树的牌子又响了,像他在说:“路不难,我等你。”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