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后,北京昌平的山路上总飘着纸幡的影子,天堂公墓的入口处,张阿姨攥着缴费单站在银杏树下叹气——去年刚给父亲迁过来,今天就接到通知要续交使用权费。“不是说买了墓地就是一辈子的吗?”她的疑问,其实也是很多北京家庭埋在心里的困惑。

作为北京北部规模较大的经营性公墓,天堂公墓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,背靠燕山余脉,面朝京密引水渠,青石板路两旁的侧柏长得比人高,因为环境清幽成为很多人的“身后归宿”。但和北京所有经营性公墓一样,这里的“墓地产权”,从来不是大众理解的“永久所有”。根据1997年出台的《殡葬管理条例》,经营性公墓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,家属掏腰包买的,其实是“墓地使用权”——就像租房子一样,只不过租期更长,一般是20年,到期后得续交费用才能继续“住”。

北京天堂公墓墓地产权-1

去年年底,天堂公墓客服部的小周整理咨询记录时发现,近三年来因“产权误解”引发的争议占了40%。最常见的场景是:家属攥着七八年前的合同拍桌子,“我花了12万买的地,怎么才过十年就要再交钱?”直到小周翻出合同最后一页的“使用权期限”条款,对方才哑然——原来当年签合同时,大家都盯着“朝向”“面积”这些关键词,根本没在意那行小字。而根据《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》补充规定,使用权到期前60天,公墓必须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家属;家属得在3个月内续交费用,逾期没办的,公墓会先保留一段时间,再没人管,就按无主墓处理。“有次遇到个大爷,说‘我死了以后让儿子续’,可儿子在国外,等联系上时已经超期一个月,好在我们帮他申请了宽限期,才没耽误。”小周说。

北京天堂公墓墓地产权-2

其实天堂公墓早就在解决这些“麻烦事”。去年他们上线了“云缴费”系统,家属关注公众号就能查到期时间,上传身份证和亲属关系证明,用微信支付就能完成续费;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,还能预约工作人员上门办理。“上星期有位住在石景山的阿姨,儿子在深圳工作,她自己腿脚不好,我们派了个姑娘过去,帮她填单子、拍照,半小时就办完了。”公墓办公室的王姐说。至于续费价格,也不是“狮子大开口”——按照北京市发改委的指导价,每20年的费用大概是当初购墓价的10%-15%,比如2018年花10万买的墓地,现在续期大概要1万到1.5万。“我们不敢乱涨价,毕竟都是街坊邻居,抬头不见低头见的。”王姐笑着补充。

更有意思的是,天堂公墓今年春天在园区里建了个“追思园”。那里没有墓碑,只有一排石凳和一面“记忆墙”——墙上贴着逝者的老照片,旁边写着家属的留言:“爷爷,今年我考上了您当年读的北大,特意带了录取通知书来”“妈妈,您种的多肉在阳台爆盆了,我分了一盆放在您常坐的藤椅边”。管理员说,每天都有家属来这儿坐会儿,有的带束野花,有的念段日记,没人提“产权”,只有满满的想念。就像张阿姨后来在缴费单上签字时说的:“原来墓地不是财产,是个能放想念的盒子——只要我还想着爸爸,这个盒子就永远属于我们家。”

其实关于墓地产权的疑问,本质上是中国人对“归宿”的执念。我们总想着给亲人找个“永久的家”,却忘了真正的“永久”,从来不是一块土地的所有权,而是藏在心里的牵挂。就像天堂公墓门口的对联写的:“山静松声远,秋深露气寒——来处是家,归处是念。”

北京天堂公墓墓地产权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