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末,常有人沿着西五环往香山方向走,不为看红叶,是去福田公墓问问价。作为京西老牌公墓,福田公墓的名字里带着点“烟火气的讲究”——既挨着西山的文脉,又守着永定河的余脉,连门口的古槐都比别处粗一圈。但问起价格,十个来咨询的人里有九个会愣一下:“原来不是所有位置都一个价?”
其实福田公墓的价格像一块“分层蛋糕”,最直观的差别在位置。园区里沿着中轴线的“正位”最贵,比如靠近烈士墓区或者老园核心区的地块,相当于小区里的“楼王”——不仅视野好,连清晨的阳光都来得早一些。去年有位客户选了这儿的立碑,连碑带地花了28万,用他的话说:“老爷子生前爱晒太阳,这儿的位置能从早8点晒到11点。”而靠园区边缘的“边角位”,比如靠近停车场或者绿植区的,价格能低三成,大概12-15万就能拿下。这种位置不是不好,只是少了点“中心感”,适合更在意实用的家庭。
比位置更影响价格的是“墓型和材质”。福田公墓的墓型分两类:传统立碑和生态葬。传统立碑像“定制家具”,从1米2的小碑到1米8的整石碑,价格能差出10万。比如汉白玉的碑身比普通花岗岩贵30%,要是刻上鎏金的字,每平方厘米还要加50块——就像给手机贴了个钻石膜,贵的是“精致感”。去年有个家庭选了款“梅兰竹菊”主题的浮雕碑,光是碑身雕刻就花了3万,加上地块总共22万。而生态葬像“简装房”,树葬、花坛葬、壁葬的价格连立碑的三分之一都不到:树葬是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只留个金属牌做标记,价格大概2-3万;花坛葬更省,骨灰混在花肥里,连牌都不用,只要1万多。有意思的是,选生态葬的人里,年轻人越来越多——不是因为便宜,是觉得“让老人变成一棵树,比立块石头更有温度”。
还有些“看不见的钱”得算清楚。比如管理费,福田公墓的管理费是按年收的,传统立碑每年大概800-1200块,生态葬只要300-500块,相当于每年给墓地“交物业费”。再比如刻字费,要是后期想加名字或者改落款,每刻一个字要20块,复杂的字体还要加钱。去年有个阿姨想给老伴的碑上加“爱妻”两个字,光刻字就花了400块——不是贵,是师傅得把原来的碑面磨平重新刻,费功夫。
说到底,福田公墓的价格没什么“秘密”,不过是把“需求”换成了数字。有人愿意花30万买个“正位”,图的是“老人走得体面”;有人选10万的边角位,求的是“每年能常来打扫”;还有人选2万的树葬,想的是“让生命回到土里”。其实对大多数家庭来说,选墓地不是“买贵的”,是“买对的”——就像福田公墓门口的老槐,不管是粗枝还是细枝,都能接住秋天的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