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西北郊的群山褶皱里,九公山长城纪念林顺着明代长城的残垣缓缓铺展开来。清晨的雾气裹着松针的香气,墓碑上的字迹在阳光下泛着淡金——这里不仅是逝者的安息之所,也是许多家庭解开“墓地产权”困惑的起点。
说起墓地产权,不少人的认知还停留在“买了就归自己”的层面,但其实我国法律早有明确:墓地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,个人能获得的,是“使用权”。九公山作为北京市民政部门批准的经营性公墓,其使用权以20年为一个周期。这有点像租房子,但又不是简单的“租赁”——更准确地说,是你为家人“预定”了一个长期的追思空间,而这20年的费用,涵盖了墓地的占用、维护以及园区的管理成本。到期后,只要按时办理续期手续,这个空间就能继续使用下去。
或许有人会问:“只是使用权,会不会没保障?”其实不然。在九公山,使用权意味着你能合法地安排逝者安葬,能随时来祭扫,能在需要时变更使用人。比如去年有位张阿姨,老伴去世后想葬在九公山,她带着死亡证明、身份证和亲属关系证明,不到半天就办好了入园手续。今年她想把自己的名字加到使用权里,怕以后子女麻烦,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她,只要提供结婚证和双方身份证,就能办理“共同使用权”变更——这些实际的权益,才是最实在的。
但也有一些误区需要避开。比如有人听中介说“九公山有永久产权”,这绝对是假的——我国从来没有“永久墓地产权”的说法,任何这样的宣传都是违规的。还有人担心“20年到期会不会被赶走”,其实九公山的管理方会在到期前3个月通知家属,续期只需带身份证和原使用权证书,缴纳少量的维护费就行,完全不用慌。更重要的是,九公山有正规的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,所有手续都在民政局备案,不用担心“买了假墓”。
其实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,墓地产权的核心不是“永久”,而是“稳定”——稳定的环境、稳定的管理、稳定的权益。九公山依着长城,守着青山,园区里有专门的护林员,有24小时的监控,甚至每年清明都会组织免费的祭扫班车。比起纠结“产权是不是永久”,不如看看这里的松树是不是越变越粗,墓碑上的字迹是不是还清晰,是不是能让你在风里想起逝者的声音时,安心地坐下来,说一句:“我来看你了,这里一切都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