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风裹着桃枝的甜香往衣领里钻,我抱着刚捆好的白菊站在公交站,旁边的张阿姨攥着张泛黄的旧照片问:“姑娘,你晓得归山陵园咋走不?我家老陈葬在那儿,去年腿摔了没敢来,今年非得过来看看。”我接过照片,背面歪歪扭扭写着“仲宫镇 锦绣川边”,突然想起去年陪妈妈扫墓时,沿途掠过的那些松树林、卖蜂蜜的摊子,还有陵园里飘着的清苦松针味。
归山陵园其实就藏在济南历城区仲宫镇的山坳里,紧挨着锦绣川水库。要是从市区出发,最省心的是坐88路公交——起点在大观园,一路晃到仲宫终点站,下车就能看见停在路边的小中巴,车身上贴着红底白字的“归山陵园专线”。中巴车像只慢腾腾的老黄牛,沿着山路绕弯,窗外的桃林正开着花,粉瓣儿飘进车窗,落在张阿姨的膝盖上,她捡起来放在手心里,笑着说:“老陈当年就爱摘桃给我吃,说仲宫的桃甜。”
自驾的话更方便,沿着二环南路拐进港西路,往南开个二十分钟,就能看见路牌上“锦绣川水库”的蓝底白字。再往前两公里,路边的红漆牌子就冒出来了——“归山陵园”四个大字,笔画里藏着岁月的裂痕,像被无数双眼睛看过。停车场就在牌子旁边,周末会停满车,常有穿黑外套的人抱着花往里走,脚步轻得像怕惊碎山里的云。
进了陵园门,青石板路铺得平平整整,两边的松树长得齐整,松针落了一层在台阶上,踩上去软软的。往深处走几百米,就能听见锦绣川的水声——它像条绿绸子绕着山,阳光照上去,波光碎成星星。张阿姨扶着墓碑坐下来,把桃瓣儿放在墓前,轻声说:“老陈,我带桃香来了。”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来,落在墓碑上,像有人在轻轻摸她的头。
上周陪同事小夏来的时候,她找了半小时没找到父亲的墓,急得眼泪都掉了。保洁的李婶扛着扫帚走过来,问:“姑娘,你爸墓前是不是有棵歪脖子松?”小夏点头,李婶笑着说:“跟我来,我天天扫这儿,熟得很。”李婶的扫帚上还沾着松针,领着我们往西边走,指着那棵歪脖子松说:“就在这儿,去年你爸墓前的菊花开得可艳了,我还给浇了两次水。”小夏摸着墓碑上的名字,眼泪掉在松针上,李婶站在旁边轻声说:“这儿的风软,你爸能听见你说话。”
离开的时候,我站在陵园门口往回看,山尖的夕阳把云染成橘红色,张阿姨蹲在墓前,把带来的花生剥了几颗放在石台上,嘴里念叨着:“你当年最爱的盐水花生,我煮了两个钟头。”风把她的话吹向山里,松树林里传来细碎的响,像有人在回应。归山陵园的地址从来不是写在地图上的“历城区仲宫镇”,而是藏在桃林的花香里,藏在锦绣川的波光里,藏在每一个来寻亲的人心里——它是张阿姨的花生,是小夏的眼泪,是无数人把思念寄往另一个世界的路。
如果你也在找归山陵园,别急。沿着港西路往南,跟着桃林的香气走,跟着松针的清苦走,跟着心里那点暖暖的牵挂走,你总会找到的。那里的山不高,却能接住所有想念;那里的水不深,却能装下所有牵挂。毕竟,最珍贵的地址从来不是坐标,是藏在岁月里的,关于爱的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