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末的北京总飘着槐叶的干香,风裹着这股味道往衣领里钻的时候,我总想起景仰园入口的那棵老槐树——它的枝叶铺得像片小云,树下的石凳上总留着半块没吃完的桃酥,或是一杯温凉的茉莉花茶,是来看望亲人的人落下的。他们总说"就坐会儿,唠两句",可唠着唠着就忘了时间,等风把茶吹凉,才想起要给墓碑上的照片擦层灰。

景仰园藏在昌平天寿山麓的林子里,具体点儿说,是从德胜门沿京藏高速往北,过昌平西关环岛转十三陵方向,大约四十分钟车程就能看见——门楣上"景仰园骨灰林"的鎏金大字嵌在松影里,不刺眼,像谁用毛笔蘸着金粉写的。它的位置妙得很:紧邻明十三陵的昭陵,背倚天寿山余脉,前面还摊着一汪仙寿湖。湖水是淡青色的,像被松针泡了整个春天,岸边的玉兰树到了三月就开得像堆雪,花瓣落进水里,飘得比云还慢。有次我看见位阿姨蹲在湖边,把一束野菊花轻轻放进水里,说"你生前爱喝菊花茶,这水凉,刚好泡得开"。风把花瓣吹得打了个转,她就跟着笑,眼泪掉进水里,和花瓣一起飘向湖中心。

其实找景仰园的地址,很多人不是找一个坐标,是找一个"能常来"的地方。它不是闹市中的孤岛,也不是深山里的僻壤——从市区开车过来不堵,坐公交也能到:地铁昌平线到昌平站,转314路到昭陵站,下车往东边走十分钟,就能看见那排油松组成的门。门口的摆渡车是免费的,司机师傅穿着藏青色的制服,会提醒"松鹤区在第三站,您扶好扶手",像小区里的摆渡车司机,熟得像邻居。园区里的步道都是青石板铺的,下雨天不滑,老人拄着拐杖走也稳;每个墓区的名字都温温柔柔的,松鹤区、玉兰区、梅香区,像家里的楼栋号,念起来不陌生。有次我看见位老爷子,背着个布包,包里装着把小锄头,蹲在"玉兰区"的墓碑前挖草:"丫头爱干净,上次来看见草比碑高,念叨了好几天。"他的老花镜滑到鼻尖,鼻尖上沾着草屑,像小时候在院子里给我挖马齿苋的爷爷。

北京景仰园骨灰林地址-1

最让人心安的是,景仰园的"不陌生"。入口的便利店卖的是小时候吃的水果糖,橘子味的,糖纸还是玻璃纸,阳光一照能映出彩虹;卫生间的洗手台旁摆着护手霜,是超市里最常见的凡士林,擦在手上润润的,像妈妈的护手霜;连园区的广播都不播那些严肃的曲子,有时候放《茉莉花》,有时候放《送别》,音量刚好盖过风声,又不会吵到墓碑前的人说话。有次我在便利店买矿泉水,老板娘笑着说:"昨天有个老太太,买了包桃酥,说要给她老伴儿留半块——他生前最爱吃我家的桃酥,说比稻香村的酥。"她指了指窗外的老槐树:"你看,那石凳就是她常坐的,桃酥渣儿还在呢。"

其实啊,景仰园的地址从来不是一个冰冷的经纬度。它是京藏高速旁飘着松香的路标,是314路公交车上"昭陵站到了"的报站声,是老槐树下留着温度的石凳,是仙寿湖边飘着的野菊花瓣。它藏在天寿山的林子里,藏在每一个想他的人的脚步里——你往那个方向走,风会告诉你;你看见那排油松,心会告诉你:到了,就是这儿。

风又吹过来了,带着槐叶的干香。我摸了摸口袋里的橘子糖,是从景仰园便利店买的,玻璃纸映着阳光,像谁笑的时候的眼睛。地址就在那里,在昌平的天寿山麓,在每一个思念的尽头,等着我们

北京景仰园骨灰林地址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