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西山脚下,西静园公墓藏在一片松柏林里。每到秋深,银杏叶落得满路都是,风穿过松枝的声音像谁在轻拍窗台,常有人捧着菊花沿着小路走,脚步放得很慢——他们在给亲人找最后一个“家”,而选一块合心意的碑,就是给这个“家”安一扇能看见回忆的“窗”。
要说西静园的立碑价格,先得拆开材质讲。最常见的是花岗岩,像家里用了十几年的老茶桌,看着朴实,却耐得住风吹雨打。深灰的像老墨,浅红的像晨霞,芝麻白的像落雪,价格大概在8000到15000块之间。很多人选它,图的就是“稳当”——毕竟对亲人的牵挂,要的是长长久久。再贵点的是汉白玉,质感像凝住的月光,摸上去温温的,刻字也特别清晰,适合想给亲人留份“细腻”的家庭,价格大概12000到25000块。还有种青石板,颜色像旧年的蓝布衫,带着点岁月的温凉,价格只要6000到10000块,不少人因为“像亲人的样子”选它。
除了材质,碑的类型也影响价格。传统立碑是最“经典”的款式,方方正正的主碑配副碑,底座稳稳托着,像家里的八仙桌。碑上能刻名字、生卒年月,有的还能加句亲人常说的话——好好吃饭”“想你们”,价格大概10000到20000块。艺术碑就灵活多了,能做成书的形状、二胡的轮廓,甚至刻上亲人的浮雕头像。有次遇到位叔叔,给喜欢拉二胡的父亲选了块艺术碑,碑身是二胡的样子,琴筒上刻着父亲拉琴的模样,连琴弦都清晰得能数出根数。他说:“我爸活着时每天傍晚拉二胡,现在这样,就像他还在给我们拉《二泉映月》。”这样的艺术碑价格在15000到30000块,贵是贵点,但这份“把回忆刻进去”的心意,比什么都值钱。
其实除了立碑本身,还有几个费用得提前算清楚。刻字是按字数来的,每个字10到20块,要是想刻句亲人的口头禅,大概要花三五百块。安葬费是一次性的,1000到2000块,包括把骨灰盒放进穴里的手续和人工。管理费每年收一次,300到500块,主要是园区的阿姨会定期擦碑面、剪周围的草,让亲人的“家”保持干净。这些费用不算多,但提前弄明白,心里就不会慌。
最后想跟大家说,选碑真不是越贵越好。我见过一位阿姨,放弃了两万块的汉白玉碑,选了块8000块的青石板——因为她母亲生前最爱穿蓝布衫,青石板的颜色像极了母亲的旧衣服。碑上刻着母亲的名字,下面加了一行小字:“妈,您的蓝布衫洗干净了,挂在衣柜里呢。”还有位小伙子,给喜欢足球的父亲选了块花岗岩碑,碑角刻了个小小的足球浮雕,说:“我爸生前总带我看球,现在这样,就像他还在陪我看世界杯。”你看,真正珍贵的从来不是价格标签,是碑里藏着的“像他”——像他的喜好,像他的样子,像他曾给我们的温暖。
西静园的风里总飘着松针的香气,每块碑前都有新鲜的花或者半杯未凉的茶。其实立碑哪是买一块石头?是我们把心里的牵挂刻成具体的形状,让亲人的“家”里,永远有我们的温度。选一块碑,不是选最贵的,是选“最像他的”——就像他还在我们身边,笑着说一句:“你们来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