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天山陵园还浸在薄雾里,我踩着青石板路往上走,鞋边蹭到松针,空气里浮着淡淡的松脂香。远处的天山雪峰刚露出尖顶,像撒了一把未融的雪,连风都裹着清冽的味道——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,不是为了选墓,是陪邻居李叔给老伴扫祭。
“你闻闻,这空气比城里的氧吧还甜。”李叔蹲在墓前擦碑,碑身是浅灰色花岗岩,刻着“妻陈秀兰之墓”,旁边摆着老伴生前最爱的海棠花。“当年选这里,就是因为她喜欢看雪山。”李叔指着碑后,透过松林缝隙能看见雪峰轮廓,“这片区叫‘松雪区’,价格比山脚下贵点,但她走时说,能天天看雪山,比住高楼舒服。”
李叔2020年买的双穴立碑墓花了18万,他摸得清价格逻辑:“销售说核心是三个事儿——位置、墓型、材质。”比如能直接望雪峰的“望峰台”,现在得25万往上;山脚下靠近停车场的“柳溪区”,12万起就能选到不错的位置。“位置差一步,价格差几万,可对于在乎视野的人来说,这钱花得值。”
除了位置,墓型选择更“丰俭由人”。陵园工作人员小王说,现在年轻人爱选生态葬——树葬、花葬把骨灰埋在绿植下,立个小金属牌,价格3-8万就行。“上周有姑娘选树葬,说妈妈是小学老师,生前最爱带学生种树,现在埋在松树下,像还在陪孩子上课。”而传统立碑墓的价格跨度大:汉白玉碑身比花岗岩贵5-8万,带梅兰竹菊雕刻的比素碑贵3-5万,双穴墓普遍15-30万不等。
但小王总说“贵不一定对”。上个月有客户非要买望峰台最贵的墓,结果老人儿子说父亲生前讨厌热闹,最后换成松雪区中等价位的墓,“老人走得踏实,比什么都强”。李叔也总念叨:“选墓不是买奢侈品,是给老人找‘家’。我老伴就喜欢松涛声和雪山,所以哪怕松雪区比柳溪区贵点,我也愿意。”
傍晚离开时,夕阳把雪峰染成金红,风里飘来丁香花味。我回头看,陵园里的墓碑像沉默的守护者,每一座都藏着心意——有姑娘为妈妈选的树葬,有李叔为老伴留的雪山视野,有儿子为父亲选的安静角落。天山陵园的价格从不是冰冷数字,是儿女把“我懂你”变成具体的选择:懂他爱安静,就选松林区;懂她爱自然,就选生态葬;懂他念雪山,就选能望到峰的位置。
其实关于“天山陵园多少钱”的问题,答案早藏在这些细节里:价格是标尺,心意才是归处。就像李叔擦完碑,掏出小收音机放《天涯歌女》——那是老伴最爱的歌,风吹过松林,裹着歌声飘向雪峰,这就是最“贵”的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