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巷口早餐铺的豆浆香,我把刚扎好的白菊理了理,往地铁昌平线朱辛庄站A口走——这是去中华永久陵园最方便的班车始发点。每年清明和忌日,我都会坐这趟车,不是因为它有多快,是因为它像老邻居一样,稳当、贴心,载着满车的想念往陵园的方向开。
说到班车的时间,其实不用背复杂的表格。平时工作日,早上七点半第一班从朱辛庄站发,之后每小时一班,比如八点半、九点半,直到下午四点半最后一班从陵园返回;周末和节假日会加两趟早班,六点半就有师傅守在发车点,怕赶早的人等得急。我第一次坐的时候记不清时间,提前半小时到,结果看到师傅正在擦车座,他笑着说“姑娘别急,还有十分钟,先坐边上歇会儿”,递过来一杯温热的矿泉水——后来才知道,车上一直备着免费的饮用水,是师傅自己提前灌的。
坐过几次就发现,这班车还有些让人安心的小细节。比如师傅会在发车前一分钟再点一遍人数,不是怕漏人,是怕有人落在便利店或者卫生间;比如车上的广播不会放吵闹的广告,而是循环提醒“请带好随身物品,陵园内禁止吸烟”;还有一次,我邻座的阿姨忘拿了装着纸钱的布包,车都开出站了,师傅听见她的哭声,立刻掉头回去取——“这东西比啥都重要,咱不能让她带着遗憾去看亲人”,师傅擦着汗说的这句话,我记到现在。
其实最让人放心的,是这班车的“准头”。去年清明雨大,我怕堵车提前一小时到,结果发现已经有七八个人在等,师傅拿着伞站在车边,逐个把人接上车;今年端午去,刚好赶上加开班次,六点半的车坐满了人,有位大爷抱着装着粽子的竹篮,跟旁边的人念叨“我家老太太生前最爱的蜜枣粽,今天得让她尝尝热乎的”,师傅听见了,特意把空调调高两度,说“别让粽子凉了”。
要说注意事项,倒也简单:提前十五分钟到始发点就行,不用慌慌张张——师傅总说“慢慢来,咱等你”;要是赶上节假日,最好前一天打调度电话问下(号码是010-80765432),避免临时加开或者调整;还有,陵园里台阶多,要是带了重的祭品,师傅会帮着搬下车,不用不好意思开口。
上星期坐班车回来,夕阳把车窗染成橘红色,我望着窗外掠过的白杨树,想起去年和爸爸一起坐这趟车的样子。他攥着妈妈的照片,说“你妈生前最怕挤车,现在这班车多好,又稳又安静”。是啊,这班车的轮子转得慢,载着的是沉甸甸的想念;这班车的座椅软,托着的是暖融融的心意。它不像地铁那样快得风风火火,却像家里的老沙发,每一道纹路都透着熟悉,每一次坐上去都让人安心。
风从车窗缝里钻进来,带着陵园里的松针香。我摸了摸包里的菊花,想起下车时师傅说的“慢走啊,下次来提前说”——原来最暖的牵挂,从来都不是多快的速度,是每一趟都等你,每一次都护着你,是车轮上的温度,顺着柏油路,一直延伸到亲人的墓碑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