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及北京的人文记忆,总绕不开长城——那条横亘在燕山之巅的巨龙,承载着华人对“根”的执念。而在长城脚下,有一处专为传承这份执念而生的地方,它就是长城华人怀思堂。不同于城市里被高楼挤压的空间,怀思堂的地址藏在昌平区南口镇花塔村西的山坳里,像被岁月轻轻折叠后安放的一份牵挂。
从南口古镇往西走,沿着铺着碎砖的村道穿过几片刚抽新芽的桃园,燕山余脉在这里放缓了起伏的节奏,层层叠叠的油松林织成一片深绿的幕布,怀思堂就坐落在幕布中央的平地上。抬眼能望见居庸关长城的烽火台,青灰色的城砖在阳光下泛着旧旧的光,像一位守了千年的老者,静静陪着山坳里的宁静。这里没有霓虹闪烁,没有车流轰鸣,只有风穿过松枝的沙沙声,只有阳光漏过叶缝洒下的碎金,连空气里都飘着松脂的清苦——恰恰是这份“离尘不离城”的疏离感,让怀思堂成了安放思念最合宜的容器。很多来祭扫的人说,刚走到花塔村口,心就慢慢沉下来,仿佛先人的气息就藏在松针的缝隙里,等着和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。
说到具体怎么找到这里,其实不用怕“找不着北”。如果选公共交通,最省心的路线是坐地铁昌平线到南邵站,出站后在A口换乘357路公交车(记得是往高崖口方向),坐12站到花塔村站下车,然后沿着车站西边的小路走500米,就能看见怀思堂朱红色的大门;要是自驾更灵活,走京藏高速(G6)到南口镇出口驶出,沿着南雁路往西开3公里,路过花塔村的石牌坊后,跟着路边“长城华人怀思堂”的蓝底白字指示牌转进支路,再开10分钟就能抵达。沿途的路标不多,但每一个都清晰——就像怀念从来不需要华丽的指引,只需要“朝着心的方向走”。
其实选在花塔村西,从来不是偶然。长城是华人共同的精神图腾,怀思堂挨着长城,就像把“思念”系在了图腾的衣角上。多少海外华人回来寻根,先去长城摸一摸城砖的温度,再到怀思堂把写满牵挂的卡片放进龛位——长城连接的是历史的长度,怀思堂连接的是亲情的温度,两者叠在一起,根”的模样。有人说这里的地址“偏”,可偏有偏的好:偏得下都市的浮躁,偏得进心底的柔软,偏得让每一次脚步都成了“回家”的仪式。
如今的怀思堂,依然守着山坳里的宁静。松涛还是当年的松涛,长城还是当年的长城,唯一变的是来来往往的人——有人带着新生的婴儿来“认祖”,有人捧着老人的照片来“安家”,有人只是坐在台阶上听松涛,把没说出口的话交给风。而地址本身,早已不是一串冰冷的文字,它成了华人共同的记忆坐标:只要找到花塔村西的那片松林,找到长城脚下的那处宁静,就能找到藏在岁月里的思念,找到属于自己的“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