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西南郊,丰台的山脚下,藏着太子峪陵园——很多老北京人心里“熨帖”的人生后花园。它不像市区里的高楼那样挤着凑着,而是稳稳倚着太行余脉的小山坡,前面横过一条永定河引水渠,水慢悠悠淌着,风掠过松枝时,连空气都染着股清苦的松脂香。第一次听家里长辈说起它的位置,是奶奶拍着腿说:“那地方好,离市区不远,又不闹——你爷爷走的时候,我选了靠东边的格子,能看见渠里的水。
具体到地址,是丰台区长辛店镇太子峪村。要是想坐公共交通去,321路、339路公交车都有“太子峪陵园”站,下车往路口挪两步,就能看见蓝底白字的指示牌——牌上的字体方方正正,像极了老北京的门联。坐地铁更省心,14号线到张郭庄站,出来转辆公交或者打个车,十来分钟就到。我上次陪妈妈去,开车走的京港澳高速,从长阳出口下来,沿着京良路往西晃,过了长辛店古镇的老砖房,远远就看见太子峪环岛的老槐树——树身粗得要两个人抱,枝叶铺得像把大伞,转个弯就是陵园的大门。对了,门口有片挺大的停车场,周末去也不用绕圈找位置。
其实太子峪的“好位置”,从来不是指有多繁华,而是它“接着地气”。背靠的山坡不高,却长满了侧柏和油松,树影叠着树影,把阳光筛成碎金;前面的引水渠里,偶尔有老人蹲在岸边钓鱼,鱼漂动一下,水面就散开来一圈圈涟漪。周边还有些“活”的地标:环岛旁边的清真餐馆,煮的羊杂汤特别香,每次去我都要喝一碗;往南走两百米是长辛店小学,放学时能听见孩子们的笑闹声,隔着墙飘过来,倒让陵园里的安静多了点温度。陵园里的路修得整齐,两旁的玉兰树是老职工种的,春天开起花来,白花瓣落得满地都是,像铺了层薄雪——有次遇见个阿姨,蹲在地上捡花瓣,说要给老伴的墓前摆一束,“他生前最爱玉兰,说比玫瑰耐看”。
第一次去的人不用慌,陵园门口有大大的导览图,红箭头把各个墓区指得清清楚楚;要是还摸不着北,门口的工作人员会笑着递上一张纸,上面写着“一进大门左转是松园区,右转是柏园区”。记得提前查好路线,清明或者冬至前后人多,最好早起点——我去年清明去,七点半到的时候,门口已经排起小队伍,卖鲜花的阿姨举着百合喊:“刚摘的,新鲜着嘞!”陵园里不让烧纸,只能摆鲜花,倒也清净——上次把菊花放在爷爷墓前,风一吹,花瓣飘到碑身上,像他以前摸我头的手,轻得很。走的时候回头望,夕阳把山染成橘红色,松枝在风里晃,连影子都透着温柔——原来所谓“地址”,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文字,而是一个能接住思念的地方:你沿着路走过来,看见熟悉的树,闻到熟悉的香,就知道“到家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