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那天我抱着外婆最爱的白菊往天堂公墓走,刚过园区的樱花拱门,就被隔壁张阿姨拽住了袖子——她手里攥着皱巴巴的便民指南,眼睛里全是迷茫:“小夏,你常来这儿看外婆,能不能跟我说说,这儿墓地到底多少钱啊?我昨天问了售墓处,人家就说‘看位置’,我哪懂什么位置不位置的。”我陪她坐在门口的石凳上,风里飘着桂香,想起去年帮朋友选墓的经历,慢慢跟她唠开了——天堂公墓的费用哪是“一口价”啊,得拆成好几块说才明白。最重头的是墓位费,买土地”的钱,单穴和双穴差别挺大。比如我朋友去年选的双穴立碑墓,在园区中部的槐树林旁边,阳光能晒到一半,墓位费是8.2万;要是单穴的话,大概5-6万就能拿下。然后是管理费,这是每年要交的“物业费”,一年300块左右,一般一次交20年,到期了再续,主要管园区的绿化、保洁和安保。还有安葬费,就是入土那天的“施工费”,包括挖穴、铺防潮层、放骨灰盒这些步骤,大概1800块,不算贵但得提前问清楚,避免临时加钱。剩下的就是附加服务了——刻字要200块一组,要是想把照片刻在碑上,得加500;还有安葬时用的鲜花篮,园区里卖的大概300块一个,其实自己带也行,只要不是太夸张的塑料花,工作人员都让摆。张阿姨听着听着,掏出手机翻出之前拍的墓位照片:“你看我拍的这个,靠喷泉的,售墓处说要10万,是不是贵了?”我凑过去看,照片里的墓位正对着园区的中心喷泉,旁边还有修剪成心形的冬青——“这位置是‘景观位’,肯定贵啊。”我指着照片里的喷泉说,“你看,离主干道近、能看到景观的位置,比如喷泉边、樱花道旁,价格要比里面的位置贵2-3万。还有材质,碑身用汉白玉的比普通花岗岩贵3万多,汉白玉看着亮,但其实花岗岩更耐风吹雨打,颜色深点而已,要是不追求‘排场’,选花岗岩就行。对了,朝向也影响价格——坐北朝南的墓位大家都抢,比朝东的贵1万多,可朝东的早上能晒到太阳,我外婆的墓就是朝东的,春天樱花落下来,刚好盖在碑头上,多好看啊。”张阿姨把手机收起来,摩挲着石凳上的纹路:“那要是预算有限,选哪儿好啊?”我想了想,跟她说:“其实不用盯着‘热门位’。比如园区北边的松树林,位置靠里,人少安静,单穴墓才4.5万,比中部便宜1万多;要是想更环保,园区有树葬,就是把骨灰埋在银杏树下,立个小铜牌写名字,费用才1.5万,每年来浇浇水,比立碑墓更有‘根’的感觉。还有啊,一定要问清楚‘包干价’——有些墓位费里已经含了刻字和基础的碑石雕刻,不用额外加钱,要是没问清楚,容易被‘隐性消费’坑。”我们顺着樱花道往里面走,张阿姨盯着路边的树葬区看——银杏叶正黄,每棵树下都立着小小的铜牌,风一吹,叶子落在牌上,像有人在轻轻摸它。“这儿挺好的。”她轻声说,“我家老头生前爱种树,要是选这儿,他肯定高兴,还能每年跟我‘一起’等银杏黄。”我笑着点头,突然想起外婆的墓——在槐树林深处,没有喷泉,没有樱花,只有几丛三叶草,但每次我坐那儿,都能闻到槐花香,像外婆生前织毛衣时的味道。后来张阿姨跟售墓处定了松树林的单穴墓,价格5.1万,刚好在她的预算里。离开的时候她捧着一束小苍兰,站在樱花拱门下跟我挥手:“小夏,谢谢你啊,我之前总觉得‘买墓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