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佛山陵园裹着一层淡金的桂香,沿着松涛路往里走,风里飘着松针的清苦,连脚步都跟着轻了——这样的地方,连光阴都慢下来,像在等一个归人。很多人来找御景苑,总问“地址在哪”,其实不用记一串冰冷的门牌号,顺着陵园的烟火气走就行。从正大门进去,主路是柏油路,铺得平平整整,两边种着四季青,叶子上挂着晨露。走300米,会看见一座汉白玉石拱桥,桥栏上刻着缠枝莲,摸上去还带着点凉。桥边的青石碑上,“御景苑”三个字是瘦金体,笔锋细细的,像有人用毛笔蘸着阳光写上去的。

过了桥,左手边的银杏林是地标。秋天的时候,叶子黄得透亮,风一吹就落下来,铺在地上像条金毯子。顺着银杏林的小径走50米,就能看见御景苑的木栅栏门,门楣上挂着串铜铃,风一吹就“叮叮”响,像在跟来人打招呼。进了门,首先看见的是福泉湖,湖水清得能照见天上的云,湖边的柳树垂着枝条,像在给湖水梳头发。苑子里的每一排墓位之间都留了宽宽的步道,铺着青石板,下雨天不滑,能放得下一张石桌——供人坐下来,和亲人说说话。

御景苑的“好”,藏在每一处能触到的温度里。它挨着陵园里的福泉湖,湖水是西山流下来的活泉,清得能看见游鱼摆尾;苑子里种了二十几株玉兰树,春天开得满树都是白的、粉的花,像给大地盖了层软乎乎的花被;连墓位前的供台都是石质的,边缘磨得圆圆的,不会硌到手。有次跟陵园的师傅聊天,他说:“选这儿当御景苑的地址,就是要让亲人住着‘舒服’——有活水流,有树遮阴,连风都是软的,后人来祭拜也能多坐会儿。”

说到找路,其实真的不难。坐公交可以选345路到“佛山陵园站”,下车往南走5分钟就是正大门,门口的保安师傅会笑着指方向:“过了桥,找银杏林就行。”开车的话,陵园有免费停车场,入口处的导视牌标得清楚,跟着“御景苑”的箭头走,不用绕路。要是第一次来,也能去客服中心要张手绘地图,客服姑娘会用铅笔在图上圈个圈:“这儿就是,旁边有个小亭子,累了能坐会儿。”

佛山陵园御景苑地址-1

上周碰到一位穿藏青色外套的叔叔,抱着个陶瓷罐往御景苑走。他说:“我老伴走了半年,之前看了好多陵园,要么太挤要么太偏。昨天来这儿,看见福泉湖的鱼,看见银杏林的叶子——她以前最爱捡银杏叶做书签,我就知道,这儿对了。”他蹲在墓位前,把陶瓷罐轻轻放下去,又从口袋里掏出片卷边的银杏叶,放在供台上:“你看,今年的新叶子,还是你喜欢的那种。”风把叶子吹起来一点,又轻轻落下,像有人伸手接住了。

佛山陵园御景苑地址-2

御景苑的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。它是“正大门过石拱桥后的银杏林”,是“福泉湖边能听见鱼跃的地方”,是“玉兰树下能放得下思念的步道”。它是阿姨手里的白菊香,是叔叔兜里的银杏叶,是每一个来这儿的人,想起亲人时,心里那团暖乎乎的光。当你顺着桂香走,顺着湖声走,顺着风里的铜铃声走,就找到了——那不是一个地址,是亲人的归处,是思念落地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