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的北京十月,风里裹着银杏叶的脆香,通惠陵园门口的松柏已经绿了十年,枝叶连成一片荫凉。业务员小王抱着价格表站在台阶上,对着迎面而来的老夫妻笑:“叔婶,中轴区的立碑还是上个月的价,没涨。”那时候的通惠陵园,还保留着刚建成时的样子——惠泽湖的荷花刚谢,水面浮着几片残叶,湖边的石凳上刻着“福泽后代”的小字,连风都带着点旧旧的温柔。

通惠陵园在通州潞城,离东五环20公里,是当年市区周边最“方便”的陵园之一。开车走京通快速转京哈高速,40分钟就能到;要是坐公交,804路直达门口,站名叫“通惠陵园站”。2016年的时候,北京周边陵园的价格差距不大,但通惠因为“近”,比隔壁永福陵园贵了5000块——可客户还是愿意来,毕竟“扫墓不用起大早,周末抽半天时间就够了”。那年的价格体系很实在,完全跟着位置和墓型走:湖边的位置比山脚下贵3000,中轴区比边缘区贵2000,连墓碑的材质都明码标价——花岗岩800一平米,汉白玉1200一平米,进口印度红要1500。

2016通惠陵园的价格-1

最火的是传统花岗岩立碑,起步价38000元。墓位宽1.2米、长2米,墓碑是标准的“天圆地方”造型,碑顶一个小圆拱,碑身刻着金色的名字,底座是青灰色的石砖。中轴区的立碑卖得最快,因为离主路只有50米,推轮椅的老人不用走土路,拎着祭品的年轻人也不用绕远。有个姓张的大爷,儿子在上海工作,选了中轴区第三排的位置,拍着墓碑说:“我儿子每年就回来一次,选这儿他省劲。”贵一点的立碑在湖边,比如惠泽湖西岸的位置,要45000元,客户说“有水有灵气”,不少讲究“风水”的家庭都盯着这儿。

生态墓是那年的“新鲜事”。陵园西北角的树林里,刚推出树葬和花葬——树葬12000元一棵,选国槐或银杏,每棵树下埋一个骨灰盒,墓碑是块刻着名字的铜牌,挂在树干上;花葬更便宜,8000元,但选的人少,怕“花谢了找不到位置”。选生态墓的大多是年轻人,比如28岁的林姑娘,妈妈走得早,她蹲在国槐树下摸树干:“我妈爱养花,变成树比立大石头舒服。”还有个陈阿姨,儿子在北京做程序员,选了树葬,说“省下来的钱能给孙子买个玩具”。那年生态墓卖了30多个,占总销量的15%,小王说:“以前大家觉得‘没碑不体面’,可2016年开始,年轻人觉得‘环保更重要’。”

2016通惠陵园的价格-2

艺术墓是“少数人的选择”。定制的艺术墓没有固定价格,全看客户需求——有个做设计的客户,给父亲雕了汉白玉的仙鹤和莲花,设计师费2万,墓碑加墓基总共15万;还有个开画廊的老板,用黑色大理石做了块“抽象画”墓碑,刻着父亲的油画作品,花了12万。小王说,2016年全年就卖了5个艺术墓,“都是在意‘特别’的家庭,比如家里有人是艺术家,或者想留下点不一样的东西”。

2016通惠陵园的价格-3

现在回头看2016年的通惠陵园,那些价格像一本旧账本:38000的立碑、12000的树葬、15万的艺术墓,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普通人的选择——有人要“方便”,有人要“省钱”,有人要“特别”。那年的风里没有后来的疫情,没有那么多新建的景观区,只有松柏的香、湖水的凉,还有小王抱着价格表的笑脸:“叔婶,我带你们去看看湖边的位置,今天有太阳,能晒到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