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的风裹着银杏叶钻进衣领时,我正在景仰园的木栈道上走。道旁的银杏把枝桠伸得老长,金黄的叶子落在青石板上,像撒了一地碎阳光。旁边有位阿姨蹲在树底下,用手帕擦着一块刻着名字的小木牌——后来才知道,那是她老伴的树葬纪念牌。她抬头笑:“你说这园子多少钱?我选的时候没太算,就觉得他爱凑热闹,树下能听见风吹叶子的声音,跟以前在老院子里一样。

其实问“景仰园骨灰林墓地多少钱”,倒不如先问“你想要什么样的归处”。这里的价格像串起思念的线,每一节都系着具体的心意:最便宜的是树葬,一万多到三万多不等,把骨灰装在可降解的陶瓮里,埋在银杏、玉兰或者侧柏树下,树旁挂一块刻着名字的铜牌,每年春天能看见新芽冒出来,秋天能捡片叶子夹在相册里;要是想要立碑,价格就分了层级——靠园区中心的银杏区,碑身是汉白玉或者黑胡桃石,刻着家属写的小字,大概五万到十几万;要是家族墓,能放下三四个人的,位置在靠山的缓坡上,能看见远处的十三陵水库,价格就得二十万往上了。还有些细节会影响价格,比如碑上刻的字多不多,要不要加个小花坛,或者选在忌日当天安葬的礼仪服务,这些都像往茶里加的蜜,甜得很具体。

但景仰园的价格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字。我跟园区的接待小陈聊过,他说最常听见的话不是“能不能便宜点”,而是“这棵树能活多久”“那个位置能看见太阳吗”。去年有个小伙子,把奶奶的骨灰葬在玉兰区,因为奶奶生前在阳台种了二十多年玉兰,每年春天都要摘一朵别在他领口。小伙子选的位置正对园区的玉兰林,花期的时候,白色的花瓣能飘到碑前,他说:“我奶奶怕孤单,这里的玉兰比家里的还多,她肯定喜欢。”还有些文化界的老人选这里,不是因为贵,是因为景仰园背靠着天寿山,旁边就是明十三陵,连风里都带着点书香气——你看那片松树林,去年刚葬了一位写了一辈子散文的老先生,他的碑上就刻着自己的话:“我与风同归,与树同眠。”

景仰园骨灰林墓地多少钱-1

其实选墓地哪是选价格,是选“让思念有地方落脚”。有次跟着小陈去接待一对中年夫妻,他们预算有限,纠结了半天选树葬还是立碑。最后妻子指着一棵正在抽芽的侧柏说:“就它吧,我爸以前总说‘树比人结实’,现在他变成树的一部分,倒比我们还长久。”后来我看见他们在树底下种了几株二月兰,紫色的小花挤在树旁,像一群小蝴蝶。风又吹过来,银杏叶落在我脚边。旁边的阿姨站起身,拍了拍膝盖的土,转身往门口走——她的手里攥着一片银杏叶,阳光穿过叶子,能看见细细的叶脉。我突然明白,问“景仰园多少钱”的人,其实问的是“我能不能给亲人一个像家一样的地方”。而景仰园的答案,就藏在每一片叶子里,每一阵风里,每一块刻着名字的石头里——它不是昂贵的标签,是给思念的一张温暖的床,让那些没说出口的话,能对着树说,对着风说,对着每年准时开的花说。

景仰园骨灰林墓地多少钱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