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窗户,我正帮妈妈整理给外婆的折纸——那是她生前最爱的莲花形状,边角被妈妈叠得整整齐齐。手机突然震动,是邻居李姐的消息:“明天想带孩子去通惠陵园看他爷爷,要不要提前预约啊?”这问题让我想起上周三陪朋友去通惠陵园的经历,那天的阳光晒在梧桐树的叶子上,泛着碎金似的光,陵园门口的电子屏亮着“今日无需预约”的字样,保安师傅的大茶杯放在岗亭边,冒出淡淡的茶香,突然觉得该把这些细节写下来,给同样有疑问的人提个醒。
通惠陵园的预约规则,倒不是刻板的“一刀切”。上周陪朋友去时是工作日上午,陵园门口没什么人,我们跟着指示牌往里面走,路过服务中心时,穿藏青色制服的工作人员主动迎出来:“今天不用预约,要是周末或者清明、冬至那样的日子,得提前1-3天在公众号约。”朋友摸着背包里的菊花笑:“我之前怕麻烦,还想是不是得半夜起来抢名额,没想到平时这么方便。”那天我们在陵园里走了一圈,沿途的石凳上有保洁阿姨在擦灰尘,路过一棵老槐树时,遇到位蹲在墓碑前的阿姨,正用小刷子刷着碑上的青苔,旁边的塑料袋里装着刚买的橘子——她抬头跟我们打招呼:“我每周三都来,今天人少,能多陪他说说话。”
那明天呢?我特意翻了翻通惠陵园的官方公众号,最新一条推送是前天发的:“本周工作日(周一至周五)无需预约,周末及法定节假日请提前24小时通过‘通惠陵园’公众号预约,预约通道开放时间为8:00-18:00。”明天是周四,刚好在工作日范围内。不过我还是跟李姐说:“出发前再看眼公众号或者打个电话吧,万一有临时活动呢?”上周六我路过陵园时,就看到门口排了小队伍,电子屏换成了“今日需预约入园”,保安师傅举着小喇叭喊:“没预约的同志先扫二维码,今天社区有集体祭扫,人有点多。”后来听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,这种临时情况会提前在公众号发通知,或者直接打服务电话(010-XXXXXXX)就能问到实时情况——毕竟陵园的规矩,从来都是为了让思念更顺畅。
其实比预约更重要的,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心意。上周陪朋友去时,她在爷爷的墓碑前放下菊花,轻声说:“我找到工作了,是你以前说的那种能坐办公室的。”风突然吹过来,把她的头发吹得飘起来,旁边的松柏沙沙响,像是有人在回应。路过服务中心时,我们借了辆轮椅——朋友的妈妈膝盖不好,工作人员推着轮椅跟我们说:“里面有段台阶,我带你们走无障碍通道。”轮椅碾过落叶的声音很轻,朋友妈妈摸着轮椅的扶手说:“上次来还是去年冬天,那时候轮椅还是铁架子的,现在换成这种软坐垫了,真贴心。”那天离开时,夕阳把陵园的大门染成了暖橙色,保安师傅跟我们挥手:“下次来提前说,要是搬东西重,我帮你们扛。”
最后想跟大家说几个实用的小细节:如果明天去通惠陵园,记得带好身份证——有时候门口会查;开车的话可以停在东侧的停车场,半小时内免费,超过的话每小时5块钱;服务中心有免费的饮用水和急救包,要是带了小孩或者老人,不妨借个轮椅或者婴儿车,里面的台阶确实有点多;还有,陵园里的桂树最近开得正好,沿着主路走两百米就能闻到香,要是时间充裕,不妨带着思念多走两步——风里的桂香,说不定是逝者给你的小礼物。
傍晚我给李姐回消息时,她已经收拾好了书包,里面装着孩子画的蜡笔画:“我问了公众号,明天不用预约,孩子说要给爷爷看他的新书包。”我看着手机屏幕笑,窗外的桂香更浓了,妈妈的折纸已经叠了满满一沓,放在玄关的桌子上——原来思念从来都不是麻烦事,不管有没有预约,带着真心来,陵园的风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