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衣领,李姐攥着束白菊站在福田公墓的铁艺门口,指尖在手机屏上轻轻一点,弹出的预约码晃了晃——这是她第三次用网上预约,比去年排队省了四十分钟,连鬓角的汗都少了些。如今祭扫早不是“赶早挤热闹”,指尖点几下就能把心意妥帖安排,成了不少北京人祭扫的新习惯。

说起福田公墓的网上预约,核心就俩字:“省心”。不用天不亮往公墓跑,不用抱着花在太阳下排队登记。打开微信搜“北京福田公墓”公众号,首页“预约祭扫”的入口明明白白,点进去按提示填信息——姓名、身份证号、祭扫日期和时间段,还有同行人数,确认没填错提交,顶多一分钟,手机“叮”一声,预约成功的通知就来了,附带着张电子凭证,二维码亮堂堂的,存进相册就行。到时候直接扫二维码进园,比翻身份证快多了,连保安师傅都笑着说:“现在年轻人会省事儿。”

可第一次用的人难免犯迷糊。王阿姨上周就差点“卡”在时间段上:她想约周六上午九点,点进去才发现早满了——原来热门时段得提前3天约,清明、冬至这种高峰得提前5天。还有同行人数最多填3人,要是带行动不便的老人,得在备注里写“需要轮椅”,门口会有工作人员等着帮忙推。更要记牢的是,预约成功后要是来不了,得提前24小时取消,不然超过3次爽约,下次预约得等1个月——这不是“规矩严”,是给后面的人留位置,大家互相体谅着来。

我上周陪邻居张叔去祭扫,他七十多岁,不会用手机,我帮他约了周三下午。到门口,工作人员看见我们的预约码,直接引到“预约通道”,不用和散客挤。张叔摸着墓碑上老伴的名字,声音轻下来:“以前来一次得累得腰直不起来,现在不用排队,还有人帮着扶台阶,这预约真行。”还有回我忘带身份证,急得直转圈,工作人员说:“有预约码就行,系统里能查到。”扫完码,闸机“嘀”一声开了,我悬着的心才落地——原来预约不是“一约了之”,是把细节都替你想到了。

福田公墓网上预约-1

其实网上预约的好,藏在每一个小细节里。比如预约成功后,公众号会发条提醒:“记得带身份证,不要带明火。”进园后,“预约用户”的标识牌立在通道旁,工作人员会主动问“要不要帮忙拿花”;要是遇到下雨,门口还能领免费的塑料套——这些不是“额外服务”,是把“方便”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温度。

夕阳把公墓的柏树染成金红色时,李姐把白菊轻轻放在墓碑前,转身掏出手机关掉预约码页面。风里的槐花香更浓了,远处传来几声鸟叫,她抬头望了眼蓝天,轻声说:“明年还约这个时间。”其实祭扫的意义从来不是“挤热闹”,是把心意好好传递——而网上预约,就是让这份心意,不用在等待里耗着,不用在拥挤里乱了,安安静静地,落在该落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