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衣领,张阿姨攥着刚从菜市场挑的白菊花站在地铁八通线出口,手指反复划着手机里邻居的语音:“上周末我去通惠陵园,没预约被拦在门口,折腾半小时才进去。”她抬头望了眼远处的云,摸出老年机翻出陵园电话——最近想给老伴扫扫墓,可这“要不要预约”的问题,像根小刺扎在心里。
带着同样的疑问,我查了通惠陵园的最新政策,也跟服务热线聊了聊。其实答案很明确:分情况。日常工作日(周一到周五)祭扫完全不用预约,带好身份证或亲属的骨灰寄存证,直接走正门就能进;但周末尤其是上午9点到11点的高峰时段,建议提前1天在“通惠陵园服务号”预约——不是强制,但能避免入口排队。至于清明、冬至这样的传统祭扫高峰,肯定要预约,去年清明我有个朋友没约,开车到门口被拦,只能调头去附近的花店等了俩小时,直到有人取消预约才进去。
预约的过程比想象中简单。打开公众号点“祭扫预约”,填姓名、身份证号、祭扫日期和时段(比如周六上午9-11点),提交后1分钟就能收到确认短信,上面还附了陵园定位和停车提示。工作人员提醒,要是替长辈预约,记得带亲属的证件复印件;开车的话一定要提前约停车位——周末陵园停车场8点半就满了,去年我陪同事去,绕着陵园转了三圈才找到路边的临时车位,等停好车,同事的眼睛都红了:“本来想赶在爸忌日的整点到,结果迟到了20分钟。”
上周我陪闺蜜去给她爸祭扫,正好赶上周末高峰。进门口时,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笑着递来一张“祭扫指引卡”,上面标清了墓区位置、卫生间和便民服务站的路线。闺蜜妈腿有风湿,走两步就皱眉头,我们赶紧去服务站借轮椅——值班的李阿姨一边帮着调座椅高度,一边念叨:“昨天有个小伙子没预约,抱着花在门口急得直转圈,我帮他联系了后台,刚好有人取消,才补上名额。你们提前约了就是省心。”一路推着轮椅走,看见保洁阿姨在擦墓碑的浮尘,草坪上摆着几盆翠绿的多肉,说是陵园新推的“生态祭扫”,可以把鲜花换成小盆栽,能活更久。闺蜜蹲在墓前摆菊花时,轻声说:“爸,今天没排队,很顺利。”风掀起她的衣角,墓碑上叔叔的照片里,眼角还带着笑。
其实说到底,预约不是麻烦,是给祭扫多添一份安心。毕竟我们千里迢迢来,不是为了在门口排队着急,而是想安安静静跟想念的人说说话。要是拿不准,提前打个陵园电话(010-89505555)问一句,或者翻一下公众号的最新通知——毕竟陵园的政策会根据人流调整,上周还说周末要预约,这周可能就加了临时通道。对了,要是带老人去,记得借轮椅;要是开车,记得约车位;要是第一次去,记得问志愿者要张指引卡。这些小事,比“要不要预约”更能让祭扫变轻松。
离开的时候,张阿姨正抱着菊花往墓区走,路过服务站时跟李阿姨打了个招呼:“我没预约,今天是工作日,能进吧?”李阿姨笑着点头:“能,您慢点儿走,台阶滑。”风里的槐花香更浓了,张阿姨的背影慢慢融进墓园的绿树里,手里的菊花在阳光下闪着白亮的光——原来最安心的祭扫,不过是“我来了,你在,一切都刚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