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末的风裹着西山的槐花香钻进车窗,我跟着导航往长安园走时,路边已经有不少拎着菊花的人——每年清明前后,北京人的祭扫清单里,长安园总占着重要位置。不是因为它有多奢华,是因为这里的树影、溪流,还有工作人员递过来的一杯温水,都像在说“别急,慢慢陪亲人说说话”。
说到长安园的墓位价格,其实没想象中那么“高不可攀”。最受欢迎的树葬,价格从8000元到3万元不等,选的是桃、梨、银杏这些乡土树,每个树穴都有专属编号牌,刻着逝者名字;花坛葬更实惠,5000元起,葬在常年开花的月季或牡丹丛里,春天花团锦簇时,像给逝者盖了床花被子;传统立碑墓位价格稍高,从5万元到15万元,位置是关键——靠溪边、挨银杏林的位置会贵些,但大多家庭能接受,毕竟“选个能晒到太阳的地方,亲人住着舒服”。
我问过工作人员,价格里藏着什么?他们说,首先是环境维护——园区3000多棵树要定期修剪杀虫,溪流要换活水,草坪每周割一次;然后是服务——免费祭扫指导、代祭服务(能拍视频发给没时间来的人),还有清明免费送鲜花。上周遇到张阿姨,她选了树葬,手机里存着春天的照片:粉色桃花落满墓碑,她蹲在旁边举着稻香村枣泥酥——那是老伴生前最爱的。“这价格我能接受,因为每次来都觉得他没走太远。”风把她的银丝吹起来,刚好落在墓碑“老伴”两个字上,像老头生前帮她理头发的样子。
很多人担心隐藏费用,其实长安园的价目表就贴在门口:墓位费、刻字费、管理费,明码标价。管理费是每年总价的1%,比如3万元树葬每年300元,用来维护环境。工作人员说:“我们不敢乱收费,来的都是回头客——儿子带父亲选,后来自己也选这儿,不是因为便宜,是放心。”
那天离开时,夕阳把园区染成金色,桃树下有个小姑娘蹲在土里埋糖——应该是给妈妈的。其实墓位价格从不是关键,关键是能不能装下思念。长安园的价格里没有噱头,只有实在:一棵能长大的树,一片能开花的草,一个能坐下来聊聊的地方。就像门口对联写的“山静林深藏旧梦,风轻花慢寄新思”——这大概就是北京人愿意把亲人放这儿的原因:不是贵不贵,是“思念有没有处可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