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辈总说,人这一辈子,最后一步要走得踏实。我陪邻居张阿姨去长安园选墓那天,车刚开进园区大门,她就站在国槐树下揉了揉眼睛:“这风里的松针味儿,像极了我爸以前在后院种的那片松树林。
长安园藏在西安南郊的秦岭脚下,出了三环往南走20分钟,过一片粉嘟嘟的桃园就是。园区没有想象中压抑的黑色石碑林——进门是两排碗口粗的国槐,沿步道走5分钟能看见银杏林,秋天满树金黄落下来,铺成一地碎金;再往深走是小溪,溪边长着鸢尾和月季,连卫生间门口都摆着两盆绣球。张阿姨蹲在银杏树下摸树身:“我爸生前总把银杏叶夹在笔记本里,说像小扇子能扇走夏天的热,这儿的树,该是他喜欢的模样。”
作为西安老牌正规公墓,长安园的资质明明白白挂在入口公示栏里。接待我们的小陈说,园区墓型分四大类,价格藏着“看得见的道理”:最受欢迎的树葬1万-3万,一棵侧柏或银杏作伴,墓牌是刻名字的铜牌,藏在树影里;草坪葬2万-4万,草皮是进口马尼拉草,冬天也常绿,家属能在草坪上摆饺子、放花;传统立碑5万-10万,价格差在位置和材质——靠近银杏林的“福泽区”用山西黑石材,能刻浮雕,比边上“安宁区”的芝麻白贵些;艺术墓10万往上,有的做成书的形状,有的摆小雕塑,全是家属的“私人定制”。
张阿姨指着银杏林旁的树葬区问价,小陈说那是“银杏苑”,2万5左右:“这儿挨着主景观,每年扫墓时,家属能在银杏树下摆茶,风一吹叶子落进茶杯,好多人说像长辈在‘碰杯’。”张阿姨摸出兜里的银杏叶——那是她父亲生前夹在笔记本里的,红了眼睛:“就这儿吧,我爸肯定喜欢。”
其实选墓不止看价格,小陈提醒我们,好多家属忽略后续维护:长安园有免费维护服务,春秋浇树剪枝,墓碑脏了帮忙擦;不在西安的家属能代扫,拍视频发过去。“上次有个北京姑娘,给妈选了草坪葬,清明没回来,我们帮她摆了郁金香,她回信说‘看见花晃,像我妈在笑’。”
走出长安园时,太阳落进秦岭背后,银杏影铺在地上像碎金。张阿姨把父亲的银杏叶放在墓区石头上,说:“以前觉得选墓吓人,现在才懂,不过是给思念找个落脚处。”风掠过树梢,远处广播传来温柔提醒:“注意脚下台阶哦。”
所谓“价格表”,不过是把“踏实”拆成数字——1万的树葬是“伴树而眠”的安心,5万的立碑是“刻家训”的传承,10万的艺术墓是“独一无二”的想念。重要的从不是数字多少,是那方土能让你想起长辈的笑,想起一起吃饺子的晚上,想起风掠树梢的声音——那才是最珍贵的“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