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的风裹着玉兰的香气吹过八达岭的山坳,不少北京市民已经开始翻出祭扫的物品——毕竟对于中国人来说,“春分至,清明近”,去陵园看看逝去的亲人,是刻在骨子里的牵挂。最近总有人问:“现在去八达岭陵园用不用预约?哪些日子必须提前约?”今天就把这些大家最关心的问题,像唠家常一样说清楚。
首先得唠的是必须预约的核心日子——其实都是咱们最重视的传统祭扫节点。每年的清明节假期(4月5日前后3天)、中元节(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及前后1天)、寒衣节(农历十月初一)和冬至这四个时段,是八达岭陵园最“热闹”的时候。去年清明假期第一天,陵园门口的停车场早上8点就满了,墓区的小路挤得人要侧着身走——这样的人流量要是没个预约机制,不仅容易堵,连想安安静静给逝者摆束花的空间都没有。所以这几个日子,真得提前约,没预约的话,大门都进不去。
那平时呢?比如周末想抽时间去看看,用不用预约?其实不用——陵园本来就是个需要安静的地方,平时工作日或周末,人不多,直接去就行。不过要是赶上陵园有大型追思活动,比如每年的“集体公益追思会”,可能会临时要预约,但这种情况很少,提前关注“八达岭陵园”公众号就能收到通知,不用太担心。
说到预约的方式,现在可方便了,主要是线上操作。微信里搜“八达岭陵园”公众号,点底下的“祭扫服务”→“预约入园”,填好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想去的日期和时段(比如上午9-11点、下午1-3点),提交就能拿到预约码。要是不会用手机的叔叔阿姨,让子女帮忙代约就行,或者提前一天打陵园的客服电话(010-69121331),工作人员会帮着登记——毕竟陵园也想着,不能让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人犯难。
还有些小细节得提醒大家:高峰日的预约名额是每天限3000人,建议提前3-5天约,别等前一天再抢,容易没名额;预约了之后要是有事去不了,提前一天取消,把名额让给别人;当天入园的时候,记得带身份证和预约码,门口的工作人员会查;要是想带烧纸,其实陵园入口有“鲜花换烧纸”的服务——一束菊花才5块钱,比烧纸安全还环保,不少人现在都改用这个了。对了,高峰日陵园会开免费的摆渡车,从停车场直接拉到墓区,不用自己扛着东西走山路,挺贴心的。
其实说到底,预约不是“麻烦”,是“安心”。上周去陵园采访,碰到一位阿姨,她说去年清明没预约就去了,结果被拦在门口,站在风里给女儿打电话哭:“我就想给老伴送盒他爱吃的点心,怎么就进不去?”后来女儿赶紧帮她约了第二天的名额,阿姨才进去。今年她早早就约了4月4号的上午,还跟我说:“提前约好,心里踏实,到时候慢慢跟老伴说说话,不用着急赶时间。”
风里的玉兰香更浓了,陵园里的柏树还是那么绿。不管是预约还是限流,都是为了让这份思念,能更从容地落地。毕竟对逝者最好的怀念,从来不是挤在人群里匆匆烧几张纸,而是带着平静的心情,坐下来,好好说一句:“我来了,你还好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