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及北京的陵园,不少人会想到天寿——这座藏在燕山脚下的“生命纪念园”,不仅因景致肃穆雅致被人熟知,更因安葬着多位曾照亮时代的行业名家,成了不少人心中“追思的坐标”。

天寿陵园的位置不算偏,却带着股闹中取静的从容。它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西,紧挨着京藏高速(原八达岭高速),从市区出发沿高速往北,到南口镇出口下道,再往西开3公里左右,就能看见陵园的入口——朱红色的门楣上挂着“天寿陵园”四个字,旁边的松柏已经长了二十多年,枝叶垂下来,像在迎接每一位来寻故事的人。其实熟悉明十三陵的人都知道,天寿离泰陵村不远,往西北再走几里地就是明孝宗的泰陵,所以连陵园的风里,都带着点历史的厚重感。

在天寿的名人墓区里,侯耀文先生的墓总是最“有人气”的。作为侯氏相声的第二代传人,侯耀文的相声从来不是“端着”的——《口吐莲花》里他装模作样“变魔术”,《糖醋活鱼》里他把“吃鱼”讲得活色生香,连犯起“坏”来都带着股孩子气。他的墓前没有华丽的装饰,只有一方青石碑,刻着“侯耀文之墓”五个字,旁边摆着粉丝送的小茶壶——壶身是陶土做的,沾着茶渍,标签上写着“茉莉花茶,温的”,据说侯先生生前最爱喝这个。风一吹,茶壶盖碰着壶身,叮的一声,倒像他在后台喊“来啦,开演啦”。

天寿陵园地址在哪有什么名人?-1

“林妹妹”陈晓旭的墓,倒像是从《红楼梦》里走出来的。她的墓区设计成了“黛玉葬花”的意境:青石板铺成的小径旁,立着一尊白玉雕的黛玉像——她穿着月白裙,手里提着花锄,裙摆上还沾着几片汉白玉雕的桃花瓣。石碑上刻着她手写的《葬花吟》片段:“花谢花飞飞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”,字迹清瘦,像极了她演黛玉时的眼神。每到春天,总有人往雕像手里放新鲜的桃花,说是“替林妹妹接着花”,连保洁阿姨都知道,“那是给陈晓旭的,别碰”。

李文华老先生的墓则带着股“老北京的热乎气”。他和姜昆合作的《如此照相》《祖爷爷的烦恼》,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相声“接地气”的代表——用天津口音学“革命口号”,拿自己的“老花眼”开涮,连讽刺都带着股善意。他的墓前立着块长方形的石碑,刻着“笑满人间”四个字,是姜昆写的。旁边的小花坛里,总有人插着小话筒模型,还有人用马克笔在石碑上写“李老,最近新出的相声您听着没?”——虽然陵园不让乱涂,但工作人员也舍不得擦,说是“这是和李老唠嗑呢”。

天寿陵园地址在哪有什么名人?-2

其实天寿陵园的妙处,就在于它把“怀念”变成了“对话”。这里没有高大的围墙,没有冰冷的铁门,连墓区的小路都铺着青石板,两旁种着二月兰——每到春天,紫色的小花漫过脚踝,像给大地铺了层花毯。偶尔会看见有人坐在墓前的石凳上,摸着石碑说“妈,我最近升职了”“爸,孙子会叫爷爷了”,或者捧着本书念“黛玉,最近又读了一遍《红楼梦》,还是觉得你写的诗最好”。风掠过松柏的声音,混着远处的鸟叫,倒像有人在回应:“我听见了。”

说到底,天寿陵园从来不是“终点”,而是“记得”的载体。那些曾给我们带来笑声、感动、回忆的人,在这里以另一种方式“活着”——侯耀文的相声还在循环,陈晓旭的黛玉还在葬花,李文华的笑声还在耳边。而我们要做的,不过是选个天气好的日子,带一杯温热的茶,一束新鲜的花,一段没说够的话,来赴一场“

天寿陵园地址在哪有什么名人?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