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末总带着点温凉的水汽,潮白河边的柳树还垂着半黄的枝条,沿着陵园的青石板路往里走,总能看见几个人捧着平面图慢腾腾逛——他们是来选自选墓的。潮白陵园在通州这片算"老牌"了,挨着潮白河不说,园区里还留着片原生的杨树林,不少北京人念叨着"有水有树,接地气",把安置亲人的事儿托付在这儿。
说起潮白陵园的自选墓价格,从来不是贴在墙上的"死数儿"。常来帮忙跑腿的老周最清楚:"起步价大概8万到10万,是园区里靠次入口的位置,周围种着冬青和月季,不算起眼但清净;中等点儿的在12万到18万,多是靠小湖或者老杨树的区域,能听见鸟叫,能看见点景;要是想选能瞅见潮白河的河景墓,或者要定制艺术碑的,没个20万下不来。"他说这话时,手指着河边那排墓碑——碑前的石栏上还摆着家属放的陶制小鸭子,"你看那户,去年选的河景墓,当时价格是22万,现在说不定又涨了点,毕竟能看见河的位置就那么几十排。"
其实潮白陵园的自选墓价格,从来不是"拍脑袋定的",里面藏着不少"接地气"的讲究。最直接的是位置:靠潮白河的"观河区"、园区中央的"福泽区",因为占着自然景观或核心区域,价格能比边缘位置高15%到20%;其次是面积,标准自选墓大概1.5平方米,但要是想多留半平米放老伴生前的钓鱼竿,或者种棵小松树,得加个1万到2万——毕竟园区的土地是"寸土寸金";还有碑型,传统的花岗岩碑按款式不同,价格在3万到5万之间,要是选艺术碑,比如用砂岩雕成莲花形状,或者能刻上全家福浮雕的,工费得翻一倍;就连朝向都有说法,坐北朝南的位置符合老北京"正阳"的讲究,价格比朝东的略高5%,不少老人就认这个理儿。
更让北京人在意的,是"自选"背后的"合心意"。潮白陵园的顾问从不是"催着交钱"的角色,反而像个"帮着找辙"的老邻居:张阿姨想给老伴选个能种海棠树的位置,顾问带着她转了三圈,最后在小湖东侧找到一排,旁边恰好有棵现成的海棠树,价格比预算多了2万,但阿姨摸着树干说"这树的花期和老伴生日一样";年轻人想给父母选个能拍无人机视频的位置,顾问推荐了地势稍高的"望景台"区域,说"这儿视野能覆盖整个园区,拍出来的视频能看见河、看见树,父母生前爱旅游,肯定喜欢"。这种"贴着需求来"的自选服务,比"拿本儿给你指固定墓型"更让人踏实。
最后得说句实在话:潮白陵园的自选墓价格没什么"猫腻",但也不是"一口价"——每年春天园区会调整一次价格,主要是因为维护草坪、更换碑材的成本涨了;要是赶上园区新增了景观,比如去年修了个小凉亭,周围的自选墓价格也会跟着往上飘点儿。想知道最新价的话,最好直接去陵园转一圈,带着父母的照片、带着自己的心思,跟顾问聊两句——毕竟选墓是藏着亲情的大事,得"眼见为实",得"心里踏实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