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北京城西的福田公墓,很多老北京都有份特殊的熟悉感——它就坐落在海淀区香山南路旁,紧挨着西山余脉,从1930年建园至今,快90年的时光里,园区的苍松翠柏越长越茂,连带着藏在树影里的故事也越积越多。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、国画大师李可染、相声泰斗侯宝林……这些名字刻在墓碑上,也把一种“人文气”揉进了园区的每一寸土地里,所以福田公墓在老北京心里,从来不是一个冷冰冰的“安葬地”,更像一个“藏着回忆的园子”。

2015年去福田公墓咨询过墓价的人,大概都能想起当时的场景——接待室的沙发很软,工作人员会泡一杯热茶,拿出价目表慢慢讲。那时候传统立碑墓的价格主要在8万到15万之间,差别大多在位置和碑型:比如靠近园区主路的“银杏区”,墓碑旁边就是两排高大的银杏树,秋天叶子黄得像撒了金,价格就会贵些,大概12万到15万;而往园区深处走,靠近“松涛区”的位置,周围都是老松树,氛围更安静,价格就落到8万到10万。至于环保葬,树葬和壁葬的价格就亲民多了——树葬是把骨灰埋在树下,墓碑做成小巧的铜牌嵌在树旁,价格大概2万到4万;壁葬是把骨灰放在墙龛里,外面装一扇刻着花纹的玻璃门,价格3万到5万,不少年轻人觉得这种方式“不占地方,还环保”,所以咨询的人不少。

2015年的价格其实藏着不少“巧思”。那几年北京殡葬市场正在变——环保葬从“冷门”变成“热门”,福田公墓刚好借着这个趋势,把树葬、壁葬的价格定得更接地气,就是想让更多人愿意尝试。再加上2015年园区刚完成一次“微升级”:把老化的路灯换成了太阳能的,晚上扫墓也能看清路;把原来的普通草坪换成了耐踩的“果岭草”,家属扫墓时想在墓前坐会儿,也不用担心踩坏草;连卫生间都重新装修了,装了感应水龙头,干净得像家里的卫生间。这些升级没让价格涨多少,反而让“性价比”更突出了。还有位置,福田公墓离市区不算远,从西二环开车过去也就20多分钟,比远郊的公墓省了一半时间,这也是很多家庭愿意为这个价格买单的原因——毕竟以后每年扫墓,不用起大早赶长途。

但真正让人们记住2015年福田公墓价格的,其实是价格背后的“价值”。有位2015年买了墓的阿姨说:“我选这里不是因为便宜,是因为第一次来就觉得‘这地方像家’——草坪整整齐齐的,没有乱堆的杂物;墓碑擦得亮亮的,没有青苔;连园丁师傅修剪树枝都很轻,生怕吵到里面的人。”还有个年轻人说,他选树葬是因为“我妈生前喜欢花,树葬的位置旁边有片月季园,每年夏天花开得特别艳,就像我妈还在的时候,总在阳台种月季”。更不用说那些名人墓带来的“无声的陪伴”——路过李可染的墓碑,能看到上面刻着他的画作《万山红遍》的小浮雕;经过侯宝林的墓前,偶尔会有人放一段相声录音,笑声飘在树影里,连悲伤都变得温柔了。这些东西,不是价格能衡量的,但2015年的福田公墓,把它们都“装”进了价格里,让每一分钱都花得“值”。

福田公墓2015年价格-1

现在回头看2015年的福田公墓价格,可能会觉得“那时候真便宜”,但更珍贵的是,那时候的价格里没有“溢价”,只有“真诚”——用合理的价格,给亲人找一个“能安心住下”的地方,给生者留一个“能常来看看”的去处。就像园区里的老松树,虽然每年都在长,但根从来没动过;福田公墓的价格虽然每年都有变化,但那种“把回忆当回事”

福田公墓2015年价格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