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清明刚过,或者冬至前的周末,北京街头总能看见拎着鲜花的人——他们大多要去佛山陵园。这座藏在昌平区阳坊镇的陵园,背靠燕山余脉,环境清幽,可离市区不算近:没有直达地铁,坐公交得转两趟,最后那段土路还得步行十分钟。对很多人来说,陵园的专线班车,成了连接市区与思念最踏实的纽带。

常坐这趟车的老人们都知道,班车的“主场”在德胜门箭楼东侧的公交场站——就是挨着919路长途车的那个小院子。每天早6:30,第一班车准点驶出,深蓝色车身上“佛山陵园专线”的白字特别显眼。之后每40分钟发一班,末班车下午4:00从陵园往回开。要是住在西城或海淀,也能去积水潭地铁站A口找临时站点——出了地铁往东走50米,就能看见停在路边的班车。路线很顺:沿着京藏高速往北,会经过回龙观东大街、沙河大桥,最后穿过一片杨树林,直接开进陵园大门。全程大概一个半小时,不堵车的话,甚至能赶上陵园清晨的第一缕风。

坐这趟车得记着几个“小规矩”。比如预约——现在陵园要求提前一天通过“佛山陵园服务号”登记,或者打88881234的电话留位置,尤其是清明、冬至前后,人挤人,没预约很可能站一路。再比如节假日的调整:去年清明,班车从早5:30就开始发,每20分钟一班,还加了三辆临时车,就是怕大家等太久。还有班车的“身份标识”要认清楚:车头挂着小红旗,车身侧面印着陵园的LOGO,别跟其他长途车搞混了。陵园不让带烧纸、香烛这些易燃物,最好带鲜花或绢花——司机师傅会提醒,但自己提前准备好,也省得下车时再麻烦。

北京佛山陵园班车路线-1

其实这趟班车最让人安心的,是藏在路线里的“人情味儿”。跑了五年的王师傅,记着常来的乘客:张阿姨总坐第三排靠窗,说能看见路边的玉兰花;李大爷每次都带一盒稻香村的枣泥酥,说是老伴儿生前最爱;还有位穿藏青色外套的大叔,总帮第一次坐车的人指位置,说“我闺女教我的,要多帮人”。上次我坐班车,遇到位拎着大束白菊的阿姨,花瓣上还沾着露水,王师傅赶紧下车掀开行李舱,说“您别拎着了,碰坏花瓣可惜”。同车的小伙子看见一位老奶奶要起身拿包,赶紧凑过去扶:“奶奶我帮您,这儿台阶高。”这样的小温暖,像春天的风裹着花瓣,落在去陵园的路上,把思念的重量,轻轻揉成了安心。

有时候想想,这趟班车哪儿是单纯的路线啊?它更像一条“记忆专线”——载着刚买的鲜花,载着没说出口的牵挂,载着陌生人的善意,把市区的烟火气,慢慢递到陵园的松柏下。要是你下次要去佛山陵园,不妨试试这趟班车:不用挤地铁转公交,不用怕找不到路,上车时跟师傅说句“去陵园”,他会笑着指座位;下车时帮你拎下行李,说句“慢点儿,小心台阶”。那些关于“记得”的故事,就在车轮转动的风里,慢慢飘向墓碑前的鲜花——你看,风会把思念带过去的,班车也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