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清晨陪母亲去凤凰山陵园祭扫,她攥着爷爷生前最爱的茉莉花茶,反复念叨"可别找错路"。我笑着打开导航,输入"凤凰山陵园",屏幕上立刻跳出来一条清晰的路线——从北二环出发,沿京藏高速往北,过南口出口约3公里,就能看到路边立着蓝底白字的"凤凰山陵园"指示牌。车窗外的景色从高楼渐变成连片的玉米地,等看到远处虎峪风景区的黛色山影时,陵园的红墙门楣已经在树影里隐约可见了。
其实凤凰山陵园的地址很好找,就在昌平区南口街道虎峪风景区内。常来的人都知道,它挨着虎峪自然风景区的东门,两者共用一段山间小路——往左边走是爬虎峪长城的入口,往右边转就是陵园的正门。去年秋天来的时候,路边的火炬树红得像火,沿着柏油路往里走,连风里都飘着松针的清香。有次跟门口的保安聊天,他说"好多人找过来,都是冲这'依山傍水'的位置——后面靠着凤凰山的余脉,前面能看见虎峪水库的一角,老人们都说这儿'藏风聚气'。"
说到交通,自驾是最方便的方式。从市区出发沿京藏高速(G6)向北,至"南口"出口驶出,沿南雁路往虎峪方向行驶约2公里,就能看到陵园的指示牌。如果不想开车,公交也能到:坐357路或870路到"南口东站",再打个车十分钟就能到——司机大多熟悉这条路,毕竟虎峪风景区是昌平的老景点,问"凤凰山陵园"几乎没人不知道。清明祭扫高峰时,陵园会在入口处安排临时摆渡车,从停车场到墓区不用走太远,对腿脚不好的老人很贴心。
陵园的环境比我想象中更有温度。入口处的小广场种着两排西府海棠,春天花开的时候像一片粉云,顺着柏油路往里走,墓区被分成几个区域,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编号——母亲念叨着"二区三排",顺着指示牌很快找到爷爷的墓碑。旁边的松树长得比墓碑还高,阳光从枝叶间漏下来,在碑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不远处的山脚下有片小池塘,偶尔有野鸭游过去,打破水面的平静,倒让整个陵园少了些肃穆,多了点生机。
临走前母亲提醒我记好陵园的咨询电话,说"下次来之前先打个电话,问清楚停车场有没有位置——去年清明来晚了,绕了三圈才找到地方停。"其实陵园的停车场就在入口右侧,能停两百多辆车,只是高峰时确实紧张。保安大哥还跟我们说,要是怕找不到路,提前在微信上搜"凤凰山陵园"公众号,里面有实时位置共享,连墓区的地图都能查。
坐在回程的车上,母亲把没喝完的茉莉花茶放在副驾驶座上,望着窗外的山影说"你爷爷生前爱爬山,这儿离虎峪长城这么近,说不定他没事会去走走。"我看着手机里的导航记录,忽然觉得所谓"地址"从来不是冰冷的坐标——它是京藏高速旁的指示牌,是南口东站外的出租车,是松树林里的光斑,是所有牵挂的落点。下次再来,我想我会更清楚怎么走,不是因为导航,是因为记住了每一段与思念有关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