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刚过,小区的张阿姨攥着儿子给的天堂公墓宣传页,坐在楼下玉兰树旁的长椅上翻来覆去地看。她抬头叫住路过的我:“小夏,你懂这个不?我想给你张叔选块墓地,可这资料上没写‘永久’俩字,要是过个二三十年,会不会被收走啊?

张阿姨的疑问,戳中了很多人选墓地时的“心病”——我们总希望和亲人的联结能像脚下的土地一样,扎下根就再也不会挪。但关于墓地的使用期限,国家其实早有明确规定:1997年出台的《殡葬管理条例》里写得清楚,经营性公墓的墓穴使用权最长不超过20年,期满后可以申请续租。可这“20年”总让人慌,仿佛过了这个期限,和亲人的最后一点联系就要被剪断。

天堂公墓墓地是永久性吗-1

上周我特意去天堂公墓找答案,接待我的是做了十年客户服务的李姐。她端着杯温水递过来,笑着说:“我每天要回答十遍这个问题。其实哪有什么‘收回’啊?就像你租了间房子,到期了续个费接着住,只是这房子里装的是你最亲的人。”她翻开桌上的续租登记本,泛黄的纸页上记着密密麻麻的名字:有2003年买墓、2023年刚续租的王大爷,有连续续租三次、给父母和奶奶都留了位置的陈女士,还有去年刚毕业的小周——他抱着爷爷的照片来续租,说“爷爷走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中,现在我能自己赚钱了,得把他的‘家’守住”。

李姐说,公墓会在租期到期前半年就开始提醒家属:先是发手机短信,再是打固定电话,要是都联系不上,就把信息贴在公墓入口的公告栏里,甚至会在扫墓高峰时派工作人员在园区里巡逻,碰到眼熟的家属就顺口提一句。“去年有个在外省做工程的大哥,因为疫情三年没回来,我们联系了他半年都没消息。结果清明前他突然来扫墓,一进大门就抓着我问‘我爸的墓还在不’。我带他过去,他看见墓碑上的青苔被刮得干干净净,供桌上还摆着我们工作人员放的一支菊花,当场就哭了:‘我以为我连最后看他的地方都没了,没想到你们帮我守着。’”

其实真正的“永久性”,从来不是法律条文里的数字。上个月我陪朋友小琳去给她奶奶扫墓,她奶奶的墓地是2004年买的,去年刚好满20年。小琳蹲在墓前,把奶奶生前最爱的玉兰花插在瓷瓶里,说:“我本来也担心续租的事,结果公墓提前三个月就给我打了电话,告诉我带身份证过来就行。其实就算没有这个提醒,我也会来——这里有奶奶给我织的红围巾,有我小学时考100分给她带的糖纸,有每年冬天她给我煮的姜茶的味道。这些东西,比任何‘永久’的承诺都管用。”风里飘来公墓里的蜡梅香,墓碑上的奶奶穿着蓝布衫,笑着看我们,像小时候那样。

有人问过天堂公墓的负责人:“你们能保证墓地永远在吗?”负责人想了想说:“我没法保证土地永远属于某个人,但我能保证,只要家属愿意,就能在这里找到亲人的痕迹;能保证每一块墓碑都有人定期擦拭,每一束枯萎的花都会被及时换掉,每一句对着墓碑说的‘我想你’,都能被风捎到天上。”

是啊,我们为什么那么在意“永久性”?因为那不是一块冰冷的土地,是我们和亲人最后的“家”。就像张阿姨最后拍板买墓时说的:“我不管什么20年,只要我儿子、我孙子能每年来给我和你张叔烧柱香,能对着我们的照片说说话,这地就算是‘永久’的了。”

清明的风又吹起来,公墓里的樱花落了一地,落在每一块墓碑上,落在每一束鲜花上,落在每一个想念的人的心里。所谓的“永久性”,不过是这样——我在这头,你在那头,风把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