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温泉墓园裹着一层淡雾,松针上挂着细碎的露,温泉溪的水流声裹着桂香飘过来——这是我第三次陪朋友小棠来选墓位。她攥着手机里妈妈的照片,屏幕亮着,是去年秋天妈妈在桂树下摘花的样子。站在园区入口的价格表前,她没急着看数字,先扯了扯我的袖子:“你说这些叫‘松泉里’‘竹影区’的名字背后,都是什么样的地方?”

我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,价格表用原木框装着,纸页泛着暖黄,像本翻旧的书。第一栏“松泉里”标注着双穴墓位8-12万,下面附了行小字:“邻温泉溪,伴青松,赠一年生黑松一株”。我带她往深处走,没走几步就听见潺潺水声——清浅的温泉溪绕着一片松树林,每块墓位前都立着株腰杆笔挺的小青松,树牌上用红笔写着“已陪伴主人720天”。管理员张叔蹲下来摸了摸松针:“这溪里的水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温泉尾水,不烫,温温的。前个月有位阿姨来,说她爸生前爱听流水声,每天早上都要去河边遛弯,选了‘松泉里’后,她每周来,都坐在溪边长凳上跟爸‘唠嗑’,说‘你听,这水比以前那河还清楚’。”小棠蹲在一块墓位前,手指轻轻碰了碰石碑上的刻字——是手写的行书,“妈妈的桂香永远在”,字里行间带着温度。

温泉墓园园区价格表-1

价格表第二栏是“竹影区”,双穴价格5-8万。穿过月洞门时,风裹着竹香撞过来,修竹成林,阳光从叶缝里漏下来,在青石板路上铺了片碎金。小棠摸着一块素面石碑问:“这碑怎么没刻花纹?”张叔笑着说:“‘竹影区’主打的就是‘清简’,不少家属说,亲人活着时就喜欢‘什么都不多加’,所以碑是素青石板,刻字用烫金宋体,连墓前的绿植都是两丛文竹——你看那户人家,上周刚把妈妈的十字绣挂在碑后,绣的是竹,刚好和周围的景对上。”小棠掏出手机拍了张照,发给家里人:“妈以前总说‘衣服要穿棉的,家具要原木的’,这个区像她的风格。”

温泉墓园园区价格表-2

翻到“菊香区”时,小棠停住了——单穴价格3-5万,下面配的照片是秋天的景象:金黄的菊花开满整个区域,每块墓位前都摆着陶制的小花盆,里面插着几支野菊。张叔说:“‘菊香区’是去年刚开的,不少预算有限的家庭选这儿。上个月有个小伙子,刚工作没几年,攥着银行卡说‘我妈一辈子省吃俭用,不能让她走得委屈’。我们带他来‘菊香区’,他蹲在菊花丛里哭了,说‘我妈以前在阳台种满菊花,说等我结婚了要摘一朵别在新娘子头上’。现在他每周来,都带一朵楼下花店买的黄菊,放在墓位前,说‘妈,这花比阳台的还香’。”小棠摸着价格表上的“菊香区”三个字,轻声说:“原来便宜的位置,也能藏着这么多心意。”

最让小棠在意的是价格表最后一页的“增值服务”——免费清明祭扫引导、定期绿植养护、定制纪念册,甚至能帮忙布置小型纪念活动。张叔举了个例子:“去年有户人家,父亲是退休教师,生前爱下围棋。他们选了‘棋趣园’的墓位(双穴10-15万),我们特意在墓位旁摆了石桌石凳,刻了副围棋棋盘。清明的时候,儿子带着棋盘来,坐在石凳上下了一盘棋,说‘爸,这次我让你三个子’。旁边路过的家属都站着看,没人觉得奇怪——这儿不是‘墓园’,是‘让思念有地方放的家’